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原创音乐剧中口碑极佳的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即将首次亮相北京,7月11日至20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7月6日,该剧主创主演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见面会,揭秘创作故事。
主创主演合影。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大状王》由西九文化区委约创作、西九文化区及香港话剧团联合制作,是2025第二届天桥国际音乐剧展演重磅剧目。该剧以清代广东“状王”方唐镜与厉鬼阿细携手翻案的恩怨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堕落与救赎的故事。该剧自2022年在香港正式首演至今,在全国各戏剧/音乐剧颁奖典礼上获奖无数,此番终于走出大湾区来京登台,更是让观众充满期待。
该剧音乐融汇了粤剧、摇滚、嘻哈、佛教梵音等多种音乐风格。“我之前从来没数过剧中有多少音乐风格,今天为了跟大家介绍我数了一下,剧中不止有29种曲风。”该剧作曲及音乐总监高世章说,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他不是按照特定的风格去创作音乐,音乐的风格需要根据角色在剧中的变化来调整确定。
作为来自香港的音乐剧,《大状王》中带有广东音乐的元素,粤剧、老港片中的配乐以及当地的童谣都成为高世章的创作灵感,内地观众相对熟悉的广东童谣“月光光,照地堂”也在剧中出现。与此同时,剧中还有不少摇滚乐的成分,“这个曲风的出现是因为角色情感已经到达这个程度。”高世章说。
高世章。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非摄高世章在音乐剧、影视音乐领域驰骋多年,曾参与音乐剧《雪狼湖》的创作,也是电影《如果·爱》原声带专辑的制作人,但他表示《大状王》的音乐和自己的其他作品都不同,因为剧目所讲述的故事不同,音乐要为故事服务。高世章始终将自己置于一种“创作上的不舒适”中,在他看来,逼迫自己不断推翻与重塑的状态,才是创作真正发生的地方,“一旦觉得舒服,就是在重复自己。”高世章坚持用新的方法去挑战,为角色写出真正属于他们的声音与命运。
舞台表现方面,《大状王》导演方俊杰以中国山水画的“东方写意”美学为创作追求。剧中的悬月、鸣冤鼓、旋转平台皆非写实再现,而是构建出留白的空间。“舞美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叙事的一部分。”方俊杰说,如何在有限时空中精确计算转台的运行节奏,让关键情节悄然提前,用画面承载情绪,用运动说出故事,这是他所着力思考与反复打磨的核心所在。
剧照。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及香港话剧团供图,夏冬摄此番在京上演,《大状王》将有两组卡司亮相,饰演方唐镜多年的原版卡司刘守正说,“方唐镜的复杂转变源于阿细与阿细心上人秀秀的存在,唤起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觉醒。”他尝试诠释这个角色如何从“坏人”逐步蜕变为“好人”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好人,尤其是下定决心去做一个好人,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且深刻。”新一组卡司中饰演方唐镜的演员梁仲恒也谈及,剧中方唐镜的锋利来自一种年少得志后的自我神化,而非单纯的“反派脸谱”,他也不会把方唐镜塑造成单纯的反派。
谈到该剧以粤语方言为表现形式,能不能被北方观众接受,主创与主演们都不担心,他们相信剧目本身的实力。不久前该剧在上海的巡演,也是靠口碑发酵赢得了观众的认可。目前,该剧在北京的10场演出已有两场售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