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党课充满“硝烟味”练兵增添新动能
——新疆军区某旅强化党课教育服务备战打仗的探索实践
■宋超 魏旭凯 王小龙
编者按党课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及其他经常性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组织生活制度之一。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军队党课教育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让打赢需求成为指挥棒,让战位实践成为活教材。新疆军区某旅党委着力纠治教育与训练“两张皮”现象,将党课课堂深度嵌入战位,深入剖析“脱节之困”,研究找寻“破题之策”,探索实现“转型之变”,在充满“硝烟味”的党课创新中,直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同频、教育与战斗力共振的有效路径。
脱节之困——
照本宣科引发反思改进
有段时间,在新疆军区某旅基层,有营连党员骨干对党课教育进行了一番“吐槽”。
有党员反映,党课结束后常感收获不多,理论知识难以与练兵备战实践形成有效衔接。比如,某连党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虽用了一些动画视频,但大多与主题关系不大,核心理论讲解浮于浅表,党员普遍关注的一些实际问题未被涉及。而且,有些事例被重复提及,引不起官兵兴趣。
旅党委了解情况后,组织机关干部以“推门听课”的方式,对基层党课教育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研,发现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比如,某连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的李班长,仍在照本宣科沿用数年前“高炮阵地党旗红”等案例剖析新时代备战难题,台下党员听课热情并不高。
旅强军网“官兵留言板”上,“想听先进典型讲述在任务中如何发挥模范作用”“希望党课案例能够向新时代练兵备战实践靠拢”等官兵意见经常出现。这些意见建议直指党课教育的问题所在——陈旧案例难承新战法之重,授课形式难掩知行脱节之困。
此类党课既无法激发党员情感共鸣、助力提升党性修养,更难以提供破解制约战斗力提升难题的思路。旅党委一班人反思感到,军队的主责主业是备战打仗,党课也应成为鼓励引导广大党员锻造胜战本领的重要平台。
“除传授理论知识外,党课更应通过扎根实战化土壤,发挥好服务备战打仗的作用。”该旅党委书记告诉笔者,将任务或训练一线的鲜活案例融入课堂,用战场视角诠释理论精髓,有助于党员真正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对练兵备战实践的指导价值。推动党课与工作训练紧密结合,一方面能提升党员骨干能力素质,通过分享训练创新成果、装备操作心得等内容,引导大家将创新理论转化为战斗力,辐射带动更多官兵;另一方面能强化党员使命感与责任感,让大家结合战位实践更深刻认识肩负的使命,以更饱满热情投身练兵备战。
旅党委决心带领各级党组织开展一次“为战而教”的党课创新,力求使每一堂党课都与备战打仗实践挂钩,使其成为实战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战斗精神激发的“催化剂”。
破题之策——
党课内容更有战斗气息
党课教育与训练需求脱节,如何有效破题?该旅党委以实战为牵引,推出系列举措,推动党课内容向练兵场延伸、教育成果向战斗力转化。
他们在强军网开设专栏,收录官兵练兵备战实践中的真实案例,要求立足本单位实际、聚焦当下教育难点、直指备战打仗需求。前不久,高炮二连党员骨干结合单兵夜视仪与无人机协同创新战法的讨论实录,经官兵推荐后纳入党课教案,进而引发全体官兵关于成立“信息化党员突击队”的深入探讨,收效良好。
一名旅党委常委介绍,为确保党课内容接地气,“党味”“战味”更加浓厚,他们建立完善党课案例筛选机制:由班排每周推荐“训练中遇到的硬骨头”事例,连队每月评选“强军实训之星”,旅队每季度发布“训练短板教育指引”,让“修理连党员攻克装备低温启动难题”“电子对抗连党员创新抗干扰通信协议”等接地气、冒热气的故事源源不断涌进课堂,使更多身边人身边事成为生动教材,让大家在可亲可近、可见可学中感悟使命担当、汲取奋进力量。
深入研究借鉴一些精品党课,旅政治工作部制订“多媒体教学实战化规范”,为基层授课人提供“训练问题导入”“党员攻关实例”“战术应用思考”等模块内容作为参考。屏幕上,某连李班长在戈壁滩灵活使用单兵装备,一路应对各种特情,带领小组徒步3小时完成战术迂回……笔者前往某连旁听党课,该连党支部书记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党员能力重塑”时,嵌入本连党员骨干破解“无人机侦察盲区”等多段实景录像。这种“课件即案例”的模式,不仅激发了党员的模范带头意识,还使课后讨论成为研究训练难题的“会诊室”。
该连党支部书记告诉笔者,前期,他根据机关党务专家指导意见,对最初课件20多处冗余内容进行删减,加入相关模块内容。这样的备课,思路更清晰、方式更便捷、效果更显著。
笔者还了解到,他们推行“双轨备课制”,组织机关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加强对基层党课的审核把关。比如,工兵连关于“强化党员奉献精神”的教案因结合防化洗消训练实际不够紧密被要求完善,调整后加入党员骨干带头攻关等经历,引起党员更多共鸣。课后,该连许多党员都主动围绕自己担负的任务课题展开研究,在训练实践中强化了党性修养、责任意识。
如今,该旅还在强军网设置栏目,经常结合使命任务发起关于党课教育的讨论,形成“难题众筹-课堂研讨-实践验证”的闭环。某营党员干部苏培感言,在实战故事中校准精神坐标,在解决问题中明晰奋斗方向,这样的党课更有战斗气息。
转型之变——
练兵场上检验教育质效
那一次,某连一场党课气氛热烈。课堂上,当连队党支部书记魏继亮抛出“党员如何在新装备列装中当先锋”这一话题后,中士党员赵铿现场互动,讲述了自己带头攻关,研究绘制某型装备“故障排查思维导图”,最终被上级采纳并制成《装备维护简明指引》的经历。
令魏继亮有些没想到,这堂党课带来的效果比预期的还要好。课后,入党积极分子陈亮受到激励和启发,主动跟随党员骨干研究通信设备,绘制“信号链路优化流程图”。在他们努力下,不仅解决了本班通联卡顿问题,更带动全连掀起“党员带骨干、骨干带新兵”的研装热潮。
“当理论与实践同频、教育与战斗力共振,才能真正提高党课教育对备战打仗贡献率。”该旅领导介绍,如今通过对课堂创新的探索,基层的党课教育与练兵备战结合更紧密,党课教育成果正加速转化为实战能力。
前段时间,某连在训练中遭遇瓶颈,官兵的情绪有些受挫。该连党支部书记及时为大家上了一堂“微党课”,讲述“修理连党员耗时27天攻克‘某型装备系统渗漏’难题的12个技术要点,被编成口诀写入保养手册”等几段官兵身边经历。连队党员骨干受到激励,就提高“夜间射击精度”等问题展开研讨,并成立了党员攻关小组。经过反复测试,连队夜间射击命中率明显提升。
入党积极分子李裕辉全程参与,很是感慨:“以前对‘先锋’这个身份理解不深,现在看几名党员骨干趴在泥地测算角度的背影,才真切懂什么是‘看我的’‘跟我上’。”
通过一系列探索创新,党课教育在练兵场上体现的质效持续显现。某连党支部书记刘洋以“情景模拟+战术推演”教学法夺得上级政治教员比武第一名,其课堂以真实特情为背景,研讨“党员突击队带头处置故障”“战时临时党组织建设”等课题;入党积极分子张龙龙借鉴“战例导入法”,以本连党员“导弹吊装时长打破纪录”的事迹设置互动课堂,探索推动“党员战位故事进课堂”……党课课堂正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共鸣”的战位加油站。
党课充满“硝烟味”,催生练兵新动能。从“修理连党员零下20摄氏度抢修装备”的坚守中,增强随时为战的使命意识;从“电子对抗连党员连续18小时破解干扰代码”的攻坚中,体悟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忠诚品格……前不久,列兵吴文杰主动提出申请,希望跟随党员骨干加入“技术后援队”,他说:“看他们冲锋在前,我就想跟着学、跟着干。”
下一篇:青草主要主要成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