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里的AI革命,如何让基层医院拥有顶级科室能力?
创始人
2025-07-07 06:51:51
0

  “我的视网膜年龄比实际年龄小6岁!”这个神奇的检查让记者兴奋不已。

  日前,在北京同仁医院,记者通过一台嵌合了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眼底照相机拍了眼底照片,3分钟即生成检查报告,报告不仅包括眼部检查结果,还有全身慢病防控的风险内容。检查结果说明记者的血管神经比大部分同龄人年轻,各项慢病风险低。

  在医疗人工智能的浪潮中,眼科因其高度依赖影像学的特点,成为AI技术落地的前沿领域。作为全国眼科行业标杆的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在中国联通等的赋能下,正通过构建多模态AI诊疗体系、推动行业标准制定、赋能基层医疗等创新实践,重新定义顶级科室的价值——不仅是技术领先者,更要成为能力输出者和体系建设者。

  把医生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经过大量数据验证,记者体验的AI眼底照片检查报告准确度高达95%。一台小小的AI眼底照相机,为什么能做到这么精准?

  “我们看重的是‘临床价值’,是为了真正服务于临床、服务于基层医疗。”同仁医院眼底科副主任医生邵蕾介绍。年门诊百万量级,同仁医院不仅“有病例”,更“有专家”,知道如何分级、如何判断“正常”与“边缘”,形成“眼科+AI”双基因。在人工智能、眼科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方面,同仁医院起步很早,早在多年前就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积累大量正常和疾病人群的影像数据;依托工信部医学人工智能验证重点实验室,牵头制定了全国首个眼科AI数据采集的行业标准《数据集专用要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彩照》。记者体验的项目是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研究团队主导开发转化的面向眼底疾病识别与全身慢病风险预测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从数据采集、预处理到标注的全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最终形成高精度、可信赖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为AI模型训练与临床科研提供坚实支撑。

  在同仁医院阅片中心的数智眼科大屏上,记者了解到,同仁医院通过大量人群的长期随访,其医学影像数据库已颇具规模,拥有经过“三标两审”的标准化数据,包含4万余例病例,眼底像约18万张,OCT影像约315万份,未来还将持续扩大数据量,提升模型准确性。邵蕾告诉记者,这些数据不是“看着热闹”,是“能用、能推广、能落地”。丰富且大量的数据来源是模型具有泛化性的关键,覆盖全国不同地区的多中心数据采集比单一中心数据更具普适性,同仁医院以庞大的中国人口为基数建立垂类大模型,能够针对不同人群形成疾病垂类大模型,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未来,同仁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与联通公司还将共同建立医疗数据集评价体系,为行业明确什么是“合格的医疗数据”。

  标注工作是AI模型建立的关键,其准确性直接决定模型输出的准确性。过去,标注是由专业眼科医生团队依据临床标准,对图像上的病灶或结构进行手工“圈定”和“分类”。如今,AI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同仁医院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健委以及联通公司进行数据集构建和AI模型优化与推广工作。工作人员将采集的患者影像数据实时上传至阅片中心(数据上传前会进行清洗,隐去患者隐私信息,保障数据安全),经过“三标两审”的严格流程,即标注、处理、分析,由中级和高级职称医生进行两遍审核后,再将报告实时发送给患者。在此过程中,AI会进行辅助阅片,AI模型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比如识别有没有出血、渗出、黄斑水肿、视杯视盘异常等,并标出位置,实现从疾病定性分析向定量个性化治疗的过渡,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随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风险分级”或“阳性提示”的报告,供医生参考,最终结果依然由医生综合判断。这可以大幅提升诊断速度,以往医生分析片子需要5~10分钟,如今5秒钟即可完成,标准化阅片效率从每天约50个患者提升到约150个,服务患者的能力显著增强。

  邵蕾告诉记者,同仁医院的医生每天要看大量图像,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病等图像数据量大、细节多的病种,医生眼疲劳是常态。“重复+高风险+高强度”的工作,非常适合AI来做第一轮筛查。以同仁医院开发并验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I为例,其准确性能达到90%以上,个别模型甚至更高,它们在特定场景下已经可以作为“辅助筛查工具”投入使用。因此,AI不是取代医生,而是初筛掉70%的“正常图”,帮助医生“快速锁定重点”,让医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有风险的病例上。AI的意义是把医生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倾听病人、去做决策,更好更有温度地服务病人。

  “顶级科室的价值是把能力放出去”

  “在AI时代,行业龙头科室的责任,不再只是‘看好病’,更重要的是‘带着大家一起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把核心能力通过AI‘拆解成工具’,交到更多医生和机构手里。”魏文斌告诉记者。

  同仁医院是全国眼科医联体的组长单位,带动160多家基层医院开展眼科能力建设,在AI赋能下,将更好地服务全国、服务基层。近几年,同仁医院和北京市卫健委合作,推动建立了全国眼底疾病智能筛查平台,帮助基层医生用AI完成初筛,大大提升了眼病的早发现率。

  以AI眼底照相机为例,记者体验的轻巧便携的设备,目前已经在全国300余家爱康体检中心与北京海淀区48个基层医疗单位应用。其生成的眼底照片检查报告,内容不仅涵盖眼部检查结果,还能预测未来视力转归,评估黄斑视力损伤风险,甚至包括全身慢病防控风险报告,如动脉硬化、糖代谢、心脑血管、贫血、认知(老年痴呆)等风险,极大地助力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这对缺少资源的基层,相当于不仅配了一个专业眼科医生,更配了一个“健康侦察兵”。

  邵蕾告诉记者,拍一张眼底照片就能得到这么多全身健康指标,得益于视网膜独特的生理结构——它是人体唯一能直接看到血管和神经组织的部位,且检查无创,非常适合慢病防护监测,已经被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神经科等专科认可并应用。目前,同仁医院开发的AI眼底相机,已经在500多万体检人群中使用,在海淀社区卫生机构实现了常态化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产品在服务中国老百姓的同时,已经走出国门,目前在东南亚等国家应用。

  魏文斌表示,“小眼睛,大健康”,通过眼睛做全身健康管理,在社区普及能节省资源,助力解决“健康2030”政策推进中的瓶颈问题。这意味着,不管患者是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或者体检中心,只要有一台AI检查设备和基础联网条件,就能借助AI完成准确率超过95%的眼底疾病及全身慢病筛查——这就是医疗普惠的真正价值。基层医院无须眼科专科医生诊断,同时随访数据和量化标准非常适合开展慢病防控,进而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谈到未来,魏文斌告诉记者,同仁医院将联合中国联通整合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数据,进一步丰富完善数据库,再加上良好标注;影像也将从单一彩色照片发展到多模态影像,包括OCT、血管影像、核磁CT等,并在更多相关领域制定标准,再普及推广,提升利用价值、使用效率和推广效能,从而形成更多更好的人工智能产品,服务眼健康管理。此外,AI在教学、培训、科普等方面也有合作空间,希望和联通公司的合作能搭上人工智能在眼科和健康领域发展的快车,快速推进,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在同仁医院采访时,记者看到门诊楼里熙熙攘攘,更加体会到魏文斌所说的“顶级科室的价值不是把病人吸进来,而是把能力放出去”。“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制定、数据平台建设、AI产品落地等工作,把复杂的医学知识通过AI沉淀成工具和路径,让更多人不用因为地域和资源的差异错过黄金治疗时间。这就是我们理解的AI时代顶级科室的责任。”魏文斌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仕净科技7月4日获融资买入15... 7月4日,仕净科技跌3.08%,成交额1.54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仕净科技获融资买入额1521....
安联锐视7月4日获融资买入86... 7月4日,安联锐视跌1.80%,成交额1.01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安联锐视获融资买入额865.3...
山水比德7月4日获融资买入16... 7月4日,山水比德跌0.85%,成交额3793.75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山水比德获融资买入额16...
固高科技7月4日获融资买入88... 7月4日,固高科技跌1.50%,成交额1.21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固高科技获融资买入额881.6...
国子软件7月4日获融资买入21... 7月4日,国子软件跌2.09%,成交额7516.05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国子软件获融资买入额21...
热威股份7月4日获融资买入15... 7月4日,热威股份跌1.19%,成交额2527.77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热威股份获融资买入额15...
三态股份7月4日获融资买入84... 7月4日,三态股份跌0.68%,成交额1.25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三态股份获融资买入额842.6...
澎湖列岛有什么著名人物 澎湖列岛有什么著名人物"澎湖县出身人物"分类中的页面本分类只有下列一个页面。B白文正G高植澎H洪冬桂...
惠柏新材7月4日获融资买入84... 7月4日,惠柏新材跌1.96%,成交额8530.81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惠柏新材获融资买入额84...
机科股份7月4日获融资买入54... 7月4日,机科股份跌2.67%,成交额5481.29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机科股份获融资买入额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