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蒲艳梅
6月28日,中午11点30分,黔南州瓮安县瓮水街道河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共享食堂里饭菜飘香,年过七旬的李仁珍老人和几位老邻居结伴而来,有说有笑地排队打餐。
饭后,李仁珍没有着急回家。她径直来到100米外的河西社区托管服务中心,看望周末托管在这里的孙子。轻轻推开宿舍门,孙子睡得正香。“现在,老人吃饭有人管,孙子也有人管,就冲这两点,我就要给干部点个大大的赞。”李仁珍竖起大拇指。
群众享受到便利,干部赢得了口碑。“双赢”背后是河西社区引入“服务合伙人”,破解“一老一小”照护难题的生动实践。
瓮安县主城区下辖2个街道18个城市社区,现有常住人口20余万人。近年来,为应对城镇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激增、服务需求多元、治理资源分散等治理难题,该县创新构建“党建+社区合伙人”治理体系,以党组织为纽带整合市场力量、社会资源、群众智慧,探索出“服务联供、经济联营、治理联抓”的发展新路径。
一大早,位于瓮水街道新庄社区的瓮安县长盈毛绒玩具厂里,46岁的伍思翠正麻利地给玩具充棉。“今天来得早些,得多赶点工。”伍思翠一边忙活,一边笑着说,“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嘞。”一年前,伍思翠的生活还是另一番光景。为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她无法外出打工,在本地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个社区,像她这样待业在家的居民不在少数。
2023年11月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新庄社区成立,刚刚走马上任的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吉芬心里十分清楚: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群众就业需求不能满足,社区工作起来就没底气。
社区“两委”多次商量对策,决定以社区人力资源为突破口,创建一个实体,开辟一条“以实体为龙头,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1+N”新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社区创办瓮安县开有劳务有限公司,与瓮安县茶企合作,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采茶、管护;与贵州钟雨市政环卫有限公司合作,承接12个小区的垃圾清运业务;引进瓮安县长盈毛绒玩具厂,解决400余人就业;出租200平方米门面,与瑜伽企业合作充实集体经济……
“现在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突破50万元,居民和集体的钱包都鼓了。”杨吉芬笑得合不拢嘴。
每天放学时,瓮水街道河西社区托管服务中心就热闹起来,100余名小学生有序而入。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享用到营养均衡的午餐,还能在专门设置的休息区进行午休。看到这一幕,河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廖凌峰总会不自觉地露出欣慰的笑容,“去年社区托管机构有20余家,经过规范管理,现在剩下了7家。”
去年,河西社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两委”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建议,走访辖区小学、幼儿园及各类托育、艺术培训机构,发现居民托育服务需求旺盛,但部分托育机构存在安全设施不达标、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社区与辖区资质齐全的北京中托盟华荟托管建立“发展合伙人”关系,共同打造河西社区托管服务中心,打造示范点,带动其他托育机构进行整改提升。
“根据居民诉求,我们不断优化服务,增设手工实践课、科学实验课、益智游戏课,开设暑假、寒假班,有效解决学生假期无人看管等问题。”河西社区托管服务中心校长兰敏说。
同样,河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公建民营社区管理的方式,开展养老院照护、共享食堂、陪诊住院照护、居家上门照护、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
连日来下雨不断,雍阳街道雍江社区党总支书记夏庆林却不再焦虑了。
前不久,有热心居民反映,新仓片区170多户居民回家必经之路,由于原有的排污沟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很快,社区“吹哨”,邀请县委组织部、县水务局、县投促局、团县委4家共驻共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党建联席会。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确认可以申请城市污水管网改造项目。3月底施工,目前总体进度已基本完成。
在雍江社区,通过共驻共建单位、社区党员、报到党员、联户长、网格员、企业、志愿者、热心居民、外卖小哥等“治理合伙人”群策群力,很多社区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社区力量有限,‘社区合伙人’成为了我们开展治理的新力量。”夏庆林说,如今,更多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治理“参与者”,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