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近日,福建省泉州市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泉州监管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泉州市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推进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加大对质量信誉良好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根据《方案》规划,泉州市将建立跨部门质量融资增信机制,构建科学规范、动态拓展的质量融资增信要素和质量信誉分级体系,并推动金融机构完善质量融资增信体系,推出一系列质量信贷产品和服务。到今年底,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参与质量融资增信服务,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方案》明确了一系列主要任务,在明确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方面,相关部门将根据经营主体在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5个维度的能力、资质和荣誉信息,结合泉州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融资需求,细化明确泉州市质量融资增信质量要素范围和指标清单,并规范要素指标格式和内容。在建立质量信誉分级体系方面,将依据质量融资增信要素和信息事项清单,建立经营主体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分为Ⅰ类(优秀)、Ⅱ类(好)、Ⅲ类(良好)3个等级,并明确各等级评价标准。同时,经营主体若存在严重违法失信或经营异常等情况,将不予进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
在后续工作中,泉州市相关部门将根据质量融资增信要素和质量信誉等级评价体系,动态梳理质量信誉Ⅰ类、Ⅱ类、Ⅲ类经营主体名单,并定期推送至金融管理部门,作为金融支持的参考依据。金融机构将按照试点开展、逐步推广原则,在晋江市先行先试开展质量融资增信服务并进行推广。鼓励金融机构采信质量信誉评价结果,主动对接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金融机构将建立健全质量融资增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处置,确保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稳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