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盛夏时节,正值春玉米生长和夏玉米备播的关键时期。宝坻区霍各庄镇陈家口村天津希萌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德磊这几天不时查看着玉米生长、土壤水分等情况,让他喜上眉梢的是,有了市农科院专家推广和指导新技术,玉米单产产量有望再冲新高,信科技真能多挣钱。不远处的垄上,市玉米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彭勃,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农业专家,正在展开一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农业技术合作交流……这是全市上下扎实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聚焦主题学、紧扣问题查、深入抓整改,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改进作风,不断将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常怀“想干事”的态度 以学促干谋发展
“农户盼的事,就是我们要办的事。”说起缘何在近日邀请京冀两地农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彭勃告诉记者,“秋粮要高产,播种和夏管是关键。宝坻区是我市农业与粮食生产的优势产区,玉米作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4万亩以上,提升其单产水平,不仅关乎区域农业发展,更对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意义深远。”
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际,市农科院聚焦主题、细化举措、创新形式,充分激发党员科技工作者“想干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办成件件小事中持续提振干事动力。
玉米单产还能提升吗?在实地考察与充分研讨后,“把脉问诊”的专家给李德磊的问题开出“粮”方:以密植高产优良品种为核心,构建涵盖沟渠改造、精细整地、科学选种、合理密植、水肥精准调控等的全流程技术模式。同时在希萌家庭农场设立科技示范点,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种子经销商现场观摩,通过现场指导、专业技术培训等,加速新技术向更多农户推广,以科技赋能破解单产难题。
既在“学深悟透”上持续用力,更在“见行见效”上久久为功,市科协主动深入天开高教科创园走访调研,了解企业所需所盼。针对天开园核心区初创企业集中反映的问题,市科协支持和指导南开区科协积极探索以“孵化器+科协组织”的合力形式,凝聚各企业科技工作者力量,担起攻坚克难的使命,将作风建设成效切实转化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
6月底举行的京津冀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天开园·执信孵化器企业联合科协”正式成立,现场与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市科协组织医疗器械领域专家为孵化器在孵和意向引进企业精准“把脉”,为技术创新“开方”。未来,市科协还会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持续为企服务。市科协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发挥市科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聚焦人才培养、科技咨询、产学研合作、资源对接等方面重点工作,助力天开园初创企业创新发展,以高水平科创服务为天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砥砺“干实事”的作风 学干结合见实效
“像是真的在坐过山车,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刚看了新影片《冰的世界》,感觉比改造前的效果更逼真了,让我对科技知识的印象更深”……这是最近天津科技馆球幕影院焕新升级后,不少大小观众的反映。
市科协党组成员、天津科技馆党委书记(兼)侯建国介绍,该馆抓实开门教育,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和关切,对已经“30岁”的球幕影院进行改造便是满足群众所盼、提高服务水平的具体举措之一。“转作风、改作风,为的就是办实事、出实绩。我们把原有胶片设备升级为数字放映设备,6K分辨率的激光数字放映系统大幅提升观影体验,在寓教于乐中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无限好奇与探索热情。”侯建国说。
市农科院加强开门教育与学干结合,同步推进实施“种业创新、成果转化”两大工程,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任务,推动党员干部在实干中担当作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最近犊牛常有腹泻发生,天津的专家能来给我们想想办法吗?”日前收到甘肃省养殖户向市农科院的求助后,该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员第一时间赴甘开展科技帮扶,推进津甘协作科技援助项目。在该省武威市畜牧兽医总站、天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的协助下,研究员深入养殖场调研,并围绕牛、羊、猪等不同类型牲畜的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和疾病防控、净化等问题,给当地养殖户提出专业指导意见,一解群众燃眉之急。
市农科院院长金天明表示:“我们坚持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切实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了解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和期盼,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