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侯洪建
过了夏至,热风一阵又一阵地扫过树梢。在高台县骆驼城镇新建村制种南瓜地里,拨开一片片如倒伞状般绿油油的叶子,只见藤蔓上蓓蕾或含苞待放,或已完成授粉,结出莹润如玉的小南瓜,一片迷人景象。
“雌花开放前一定用纸袋套好,确保授粉的纯度。”近日,新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多俭在察看农户制种南瓜长势后悉心叮嘱道。
当下,正值瓜菜制种授粉和制种玉米抽雄关键期,新建村党员干部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奔赴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以实际行动当好群众满意的“服务员”“贴心人”。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近年来,新建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先后荣获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积极走在为民服务的田间地头
新建村位于高台县西南部,距城区24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178户678人。
走进新建村,水泥路平坦整洁,田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在党群服务中心,记者与准备外出的赵多俭打了个照面。
赵多俭回忆,2020年接任党支部书记时,新建村人多地少,集体资源相对匮乏,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玉米制种服务费、土地及闲置房屋租赁等,持续增收有困难。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首先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赵多俭说。
抓基层,强基础。近年来,新建村党支部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激励引导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平时的村干部队伍建设上,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针对村干部思想状况、优势短板、人岗适配等情况,统筹调整分工,让村干部各尽其责、各展所长。
连日来,种植大户龚建宏为南瓜授粉工作忙碌着。“农忙时节,村干部经常来到地里,帮助协调解决用工、物资紧缺、田间管理等具体问题。”龚建宏说,他今年种了40亩的制种南瓜,亩产效益预计在5000多元。
“我们村干部从以前的‘坐班办事’转变成‘主动服务’,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中赢得群众信任。”赵多俭说。
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蝶变”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新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抢抓省市鼓励探索开展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发展机遇,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上做起文章。
“村集体要富,必须靠产业带动。”赵多俭说,村“两委”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县内缺乏滴灌带生产企业,村民生产需求难以满足。于是,他们组织村干部和能人大户外出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发展滴灌产业的路子。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带头出钱出力,直接带动全村120多户群众入股,解决了建厂资金问题。”赵多俭说。
随后,新建村投资近300万元建设高台县旺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年生产5.5万卷滴灌带、1万卷PE软管的加工生产线。
公司第一个生产周期,总销售额便达到68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全村入股农户获得集体分红。“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100万元。”赵多俭信心满满。
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你家打农药飘到我地里了,作物都受影响。”“是有点飘,但没你说得那么严重吧?”新建村六社一村民在自家田里喷洒农药时,农药飘移导致邻居家的制种南瓜和辣椒受损。双方因此争执不下。
网格员李林在走访中发现这起纠纷后,第一时间介入调解。虽然这位村民给邻居赔偿了作物营养液,但受损作物仍未恢复长势。
首次调解未果后,李林将情况上报村调解委员会。村干部来到田间实地测量受损面积,现场核定损失,并依法依规、情理结合开展调解。最终,由这位村民赔偿邻居1800元作物损失,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新建村用心用情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家门口和谐”的生动写照。
“为群众解纠纷,我们村干部要坚持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群众才会认可你、信服你。”赵多俭说。
为进一步推动邻里关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紧密,新建村探索设立“1234”古城服务热线,创新推行古城小家说事会,建立镇村干部入户走访机制,及时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新建村90%的矛盾纠纷在村内化解,100%的纠纷止于镇级,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下一篇:很有气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