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之海与边缘之海:罗马人对海洋的认知
创始人
2025-07-07 03:55:47
0

转自:光明网

  作者:许礼捷(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编者按

  自古以来,人类与海洋之间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早期历史上,得益于靠近地中海地区的区位优势,腓尼基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积极开展海上贸易活动,促进商品流通,推动文化交融。与此同时,受地理距离、自然环境差异等因素影响,希腊人对黑海,罗马人对红海、大西洋等地区一度产生异化想象,认为这些陌生地区的海洋风暴肆虐、环境恶劣。不过,随着航海技术改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知逐渐深化。本期刊发的文章介绍了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对地中海、黑海等海洋的认识和探索如何不断持续扩展和深化,以飨读者。

  罗马人对海洋的认知和探索,与他们对世界的想象和征服密切相关。帝国初期希腊裔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地理学》中的理论构建,反映了希腊地理传统在罗马时代的延续,以及罗马社会对帝国地理空间的主流看法。

  斯特拉波认为天空和大地由五个带状区域构成,我们所在的这个“人居世界”位于北半球温带,它像海岛一样四周沐浴着海水。由于人类两栖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我们主要行动的空间就是陆地和海洋,“人居世界”是其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场域。

  罗马人对海洋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地理观念和世界想象中,也显著影响了他们对海陆治权的理解,以及帝国统辖疆域的描述。在征服“已知世界”,占据“世界最好的和最知名的部分”,并将罗马的治权延伸至“无远弗届”时,帝国的统治范围不仅包含西起不列颠、日耳曼、阿非利加,东至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广袤陆地,也囊括从直布罗陀海峡内外的大西洋、地中海,再到红海的辽阔海疆。

  正如斯特拉波所言,“统帅中的至伟者,是那些能够统治陆地和海洋的人”。在《罗马古事记》中,哈利卡那索斯的迪奥尼修斯,也从“统治整个陆地”和“统治所有海洋”两个维度,来赞美罗马创造的治世伟业,而其提及的海洋,“不仅包括赫拉克勒斯之柱以内的海洋,还有所有可以航行的外部大洋”。

  海疆是帝国疆域的组成部分与治权的延伸,但不同地理方位的海洋,却被罗马人赋予完全不同的形象。地中海往往被视为帝国统治秩序下的富饶之海,而大西洋和红海则多被描述为遥远的边缘之海。

  罗马人早期一般将地中海称为“大海”或“内海”,从帝国时代开始,伴随“罗马和平”统治秩序的建立,更具文化归属和情感认同的名称“我们的海”逐渐成为主流。事实上该名称最初并不是对整个地中海海域的代指,更像是不同时期罗马控制下海疆的动态集合。

  传世文献呈现了“我们的海”在罗马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高卢战记》记载,恺撒在离开高卢冬令营地返回意大利时,曾吩咐手下督造新舰、修缮旧船,要求修建吃水线略低于“在我们的海中惯常使用”的船只,因为当地海域潮汐变换频繁,产生的浪涌不大。文献中“我们的海”,应该反映的是意大利半岛附近海域。此后,萨卢斯提乌的《历史》在论及罗马的成就时提到,它征服了“我们的海与大洋之间”除沼泽之外的整个高卢地区。而在《朱古达战争》中,作者再次使用“我们的海与大洋之间海峡”的语句,来描述阿非利加的西部边界。此处“我们的海”显然已经变成地中海西部海域的代名词。

  在帝国时期,随着罗马疆域的拓展,“我们的海”又具有新的意涵。老普林尼的《自然史》在讨论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居民时,提到部分族群曾“自发迁移至我们的海与埃及海岸”,并表示“从我们的海至帕尔米拉荒漠”都有人居住。从这两句记载可推测,此处“我们的海”是对地中海东部海域的泛指。罗马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迈拉则在《地理志》中,将这一术语的涵盖范围推向极致,他认为从地中海海水注入处到海潮延伸的所有海域,都“以一个词语‘我们的海’被称呼”,“我们的海”成为整个地中海的统称。

  无论是“内海”还是“我们的海”,都隐晦地表达了罗马国家与地中海之间的属有关系。罗马人对这片海域的情感认同,不仅因其三洲环绕的地理位置,更有可能源于罗马对直布罗陀海峡至黑海水域的绝对掌控。西塞罗的《论执政官行省》在赞颂庞培肃清海盗、恢复地中海秩序的功绩时,曾直言“从大洋直到本都的最远端,罗马人民将这片海域控制得如同一个安全且封闭的港口”。在罗马主导的和平秩序中,地中海成为帝国各地之间信息沟通、商品物资交换的重要通道。不列颠的锡,阿非利加的象牙、黄金,埃及的粮食,东方的香料、宝石与丝绸,都通过繁忙的地中海航路运往罗马各地。地中海的富饶物产也备受古典作家的赞誉,普鲁塔克在《宴饮论集》关于陆地与海洋美食的讨论中,假借宾客之口夸赞地中海在供应珍馐佳肴方面也毫不逊色。

  塔西佗在《编年史》中,曾将罗马形容为“被海洋、大洋或遥远诸河流所围绕”的帝国,处于东西两端的大西洋和红海,多被视为帝国边缘与世界的尽头。斯特拉波认同“人居世界”的西界,终止于大西洋所阻隔的欧罗巴和利比亚。而李维的《罗马史》则提到红海环抱“陆地的最远边界”。在《颂歌集》中,贺拉斯用诗句展现了他心中的帝国全景,“请保佑即将前往世界尽头不列颠人那里的恺撒,还有新招募让东方诸地和红色大洋畏惧的年轻人”。西边被大洋阻隔的不列颠与东边的“红色大洋”成为贺拉斯对“世界尽头”的具象化描绘。

  古代罗马文献在提及大西洋时,认为它完全不同于地中海的自然环境。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谈到大西洋时曾言,“那浩瀚无边且充满敌意的大洋,极少被来自我们世界的船只造访”,并反问谁会冒着“狂暴未知海洋之险”,离开亚细亚、阿非利加或意大利,前往“土地贫瘠、气候严酷、耕作与景象凄凉凋敝”的日耳曼尼亚。塔西佗同样在《阿古利可拉传》向读者介绍大西洋海水濡滞,船桨不易划动的水文特性时,认为这是“海面辽阔,积水幽深,水流尤为迟缓”所致。此外,被大洋环绕的不列颠,也被描绘为“天空经常阴云密布,零雨凄迷”之地,这与罗马人所熟悉的光照充足、夏日干燥、冬季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大相径庭。

  今天的阿拉伯海也被古代罗马人视为红海的一部分,谈到这片海域的特征时,古典作家们也往往强调它与地中海的差异。《自然史》从光线反射、土壤和水域的天然特性等方面,讨论红海海水呈现红色的原因。卢坎的《法尔萨利亚》也曾写道,“我们的海被另一片大洋不同颜色的波浪分隔”。庞波尼乌斯·迈拉则通过“风暴肆虐的、汹涌之海,深邃且比其他海域更能容纳大型生物”等语句,描述红海的独特状况。

  大西洋和红海作为罗马治权下的边缘之海,往往成为分隔帝国疆域与蛮族聚居区的边界。斯特拉波提到,居住在红海西岸的游牧民族特罗格洛迪特人,“会像强盗一样攻击毫无防备之人”。而隔海居住的不列颠人,不通晓园艺和其他农耕技术,他们“部分习俗与凯尔特人相似,另一部分则更朴素,更具蛮族特性”。很显然,在罗马人的观念中,大西洋和红海也是他们分隔“自我”与“他者”身份的界线。

  总的来看,罗马人在继承希腊人地理知识和航海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海洋认知和世界想象,实现了治理范围从“我们的海”到边缘之海的拓展。这既是他们对辽阔海域探索和开发的过程,也是罗马人延伸帝国治权与构建族群认同记忆的再现。

  (文章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典时代环地中海地区文明的互鉴与交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07日 14版)

[ 责编:王文韬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高温催热健康消费市场 药师帮(... 近日,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高温天气,南北多地持续"蒸桑拿"模式,带动健康消费市场显著增长。...
全中国还活着的最帅最年轻最有钱... 全中国还活着的最帅最年轻最有钱最专一的总裁是谁不管是谁,人家也不会来找我们更加不会对我们怎样,就像不...
阿联酋NWTN纽顿集团官宣高管... 阿联酋迪拜2025年7月7日 /美通社/ -- 阿联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NWTN纽顿集团(纳斯达克代码...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成立“王永志实... 7月2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举办“王永志实验班”启动仪式暨载人航天主题讲座。王永志夫人王丹阳为“王永志...
对故去的人沉痛地怀念,是什么词... 对故去的人沉痛地怀念,是什么词语缅怀,汉语词汇。拼音:miǎn huái指远怀;追念;怀念;追想(以...
增进友谊 共谋发展   本报讯(记者 阴祖峰)7月4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承办、哈尔滨市...
没有多少基础学英语,一天大概背... 没有多少基础学英语,一天大概背十个单词,熟悉了一下简单的句子和语法,自己学了已经四个月?现在不在学校...
为什么我就是追不着女生? 为什么我就是追不着女生?忽冷忽热 欲擒故纵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会。我也是你这样啊, 内...
仿写句子:“在这个园子里,一切... 仿写句子:“在这个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写一段话用上愿意......就......诺不愿意.......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看小说,为什么... 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看小说,为什么许多作家喜欢写小说?喜欢看小说的是希望能从小说里找到自己想找到的东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