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徐变银)7月3日,记者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青海持续推进乡村健康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打造高原特色健康乡村。全省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430余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7.3%,生活垃圾治理率提升至96.2%,村庄环境持续向好。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规划处处长龙黎介绍,近年来,青海将乡村健康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纳入健康青海战略总体布局,持续提升乡村环境,不断加大乡村健康产业发展力度。依据青海省《建设乡村健康环境实施方案》《发展乡村健康产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工作。
在健康乡村环境建设方面,青海进一步加大对农牧区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投入,保障饮用水安全、污水达标排放、垃圾及时清理。
全面整治提升农牧区人居环境,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优化供水网络,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推进乡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与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科学选择改厕模式,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治理人口居住集中区域生活污水,推广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加强排放监管。提升乡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协同推进有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落实“村收集、乡转运、县治理”模式。
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提高清洁能源应用比重。分类管控农牧区噪声污染,严控工业噪声转移,排查已建成企业噪声污染问题并依法处罚,引导农牧民减少噪声排放,鼓励将其纳入村规民约。同时,推进乡村爱国卫生运动,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推进“三清三改”,建立环境卫生、控烟、垃圾分类等志愿者队伍。
产业发展方面,青海将积极推进乡村种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升级。引导农牧民充分开发利用我省特有农特产品产业价值,鼓励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农特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打造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农牧区健康产业品牌。推动中药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发展,探索拓展乡村药膳应用场景。促进传统畜牧业养殖向生物医药领域产业升级,打造“雪域健康”产业体系。
上一篇:有哪些动漫改编成功的电影?
下一篇:本周体感仍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