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7月5日,北京人艺小剧场口碑话剧《我爱桃花》再度登上实验剧场的舞台,演绎今人眼中的唐传奇。以现代思维解读历史故事,以当代舞台重塑古代传奇,由“刀还是巾帻”所引发的跨时空争论更具思辨性与艺术感染力。
《我爱桃花》是著名编剧邹静之的首部话剧作品,故事蓝本主要取自明代拟话本集《型世言》,又将唐传奇《冯燕传》化用至戏剧之中。全剧围绕一个因恋人误解而引发的核心事件展开,采用“戏中戏”的结构进行呈现:现代剧团的演员在排演一段古代故事时,因对剧中情人关系的争论而陷入停滞。这种古今交织的叙事方式,既增添了趣味性,也令古老故事焕发新意,让观众与演员一起以现代眼光,审视这个关乎情感与人性的恒久话题。同时,剧中大量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该剧的主题更加深刻。
人艺实验剧场的口碑话剧《我爱桃花》再度上演。李春光/摄2003年,《我爱桃花》作为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的开幕戏首演,这也是导演任鸣在小剧场舞台上对东方美学的一次成功探索。20余年来,《我爱桃花》培养了一批批演员,堪称剧院青年演员的“试验田”与“试金石”。2023年,剧组又迎来了复排导演杨佳音,以及王卓达、陆璐、赵正添三位青年演员组成的演出阵容,而本轮演出已是他们携手合作的第三轮。
“今年复排时,演员和我都经历了成长,再看这部作品,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化,有些细节能解读出新意。”复排导演杨佳音认为,这正是经典作品应有的特质,也是《我爱桃花》吸引人的地方,“这是一部经典作品,于每个时代都能映照出鲜明的当下性。今天的观众走进剧场,或许还能从中找到各自心中的真相。”
本轮演出持续到7月18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