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水平关系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长期以来,基层社区面临着“管理和服务的人口多,社区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的治理困境。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难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做好居民服务,如何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等,一直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向。王益区黄堡镇南寺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让“身边熟人”变身“社区合伙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为居民的幸福生活“加码”。
在南寺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居民的诉求。“5月下旬,有辖区居民反映街道有棵大树存在安全隐患。”“这个月有健康义诊进小区,需要我们提前通知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有一户独居老人,儿女在外地工作,家里电器经常出故障。”
南寺社区党委书记任勇每天忙忙碌碌地为辖区居民解决着实际困难。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社区工作人员较少,仅靠上级的支持,社区治理良好局面难以形成。
“这些事看似小,却天天都要面对。”任勇说。通过走访和召开居民代表议事会,社区党委发现,居民需要的是“家门口的便利”,而社区里也藏龙卧虎,有在职党员、人大代表、社工、退休老干部等。如何把需求和资源对接起来?答案就是把“身边熟人”变成“社区合伙人”。
“我老了,退休了,要发挥余热,退休不褪色,平常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辖区居民武秋生说。
武秋生已退休15年了,是一位普通居民,平常严格要求自己。他每天只要有时间就到小区里转一转,看到杂物和垃圾都会及时清理,有时候还在小区里进行安全巡查,检查小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有一个老旧小区,小区居民燃气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各种问题频发,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大家住得更舒心,热心的武秋生自告奋勇,积极奔走,多次联合社区处理,及时联系物业人员上门进行政策宣讲,入户沟通、调解,将矛盾消除在萌芽中。说起武秋生,辖区居民赞不绝口:“只要大家有需求,他总会及时出现。”
“大家都是左邻右舍,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和谐的邻里关系也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一部分。”武秋生告诉记者。邻里之间有矛盾,他会上前劝解,热心的他还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逢年过节的时候还为大家免费书写春联。
“‘社区合伙人’不仅是结对帮扶,更是将邻里守望的传统化作可操作的服务机制。”任勇说。社区积极寻找“合伙人”,才能将服务最大化,让居民满意度更高。
“我们幼儿园党员教师多次参与社区开展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趣味游戏、知识讲解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和幼儿树立环保意识。”黄堡镇第一幼儿园党务工作者张娟说。
张娟还积极参加社区的环境保护行动,多次带领单位的在职党员走进社区,清理卫生死角,捡拾河道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美好家园。
据了解,黄堡镇第一幼儿园党支部积极与南寺社区共驻共建,形成“教育+社区”协同发展新格局,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推动了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起了和谐融洽的共建关系。
“我们会持续和南寺社区共驻共建,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为社区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张娟说。 任勇表示,南寺社区将持续深度挖掘更多“社区合伙人”,找准社区治理与服务群众的结合点,发挥“社区合伙人”在社区治理中的优势,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共同绘就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