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养虾,是真有门道,还是“瞎养”?村里不少人议论。7月2日,达州市开江县最高气温达34摄氏度。小龙虾喜冷,最适宜的水温是18至28摄氏度。这两天,别的虾农紧急抢收最后一波小龙虾,老陈却大筐大筐地往稻田里倒虾苗,着实让人看不懂。
老陈叫陈兆敏,42岁,3年前来到开江县任市镇流转农田1600亩,养殖小龙虾。
一直以来老陈都是6月下旬收虾,接着种水稻。但这种稻虾轮作模式,单位收益很难突破——三四月份成品虾均价40元一斤,待5月份湖北主产区的小龙虾上市后,四川小龙虾价格迅速被拉低至每斤15元左右,利润薄。
“小龙虾全年价格呈V字形,秋天价格要回升。”在尝到早虾的甜头后,老陈把目标锁定在“高温虾”。
所谓“高温虾”,是指在夏季稻田里养殖小龙虾,秋季上市。这不是新技术,1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但迄今仍未实现大面积推广。“养‘高温虾’有难度。”老陈介绍,这主要受高温天气影响,在运输途中和稻田里,水温过高会导致小龙虾存活率降低。
要避坑,得向先进地区学习成功经验。今年,老陈特意去江苏盱眙县等地学习,决定先做200亩“高温虾”养殖试验。
7月1日,一场透雨后,绿油油的稻田里每亩被投入80斤虾苗。“刚投下去的三五天,是成活的关键期。”蹲在田坎上,老陈拨开繁茂的稻株,目光紧紧跟随四处散开的虾苗。
“稻田‘封泥’才投。”老陈说,“封泥”是指稻株叶片能封住田中泥土,相当于给田里的小龙虾遮光降温。这时候往田中灌入15—20厘米深的水,虾苗就有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后续稻株长至110厘米高,能灌入更深的水。
瞅着老陈精心养殖,不少村民问他“成功率有多大?”说实话,老陈心里也没底。但他算了一笔账:虾苗和饲料成本为每亩600元,再算上提前移栽水稻耽搁的一批成品虾收益每亩400元,“高温虾”每亩收益需要超千元,按市场价算,亩产至少要35斤。
收益如何,要过一个半月才能见到。但在任市镇,敢于尝试的不止老陈。
任市镇狮子庙村虾农卢友伦打算种晚熟水稻再投虾苗,预计9月成品虾上市。“江苏盱眙县的小龙虾要卖到10月。”卢友伦曾前往盱眙考察,让他羡慕的是,当地稻虾共作模式下的稻株高1.5米,稻田可灌水至80厘米深,对虾苗生长更有利。他期盼能选育出适宜开江种植的高株水稻品种。
以任市、甘棠等乡镇为核心区,开江县已发展小龙虾养殖基地近3万亩。当地支持虾农养殖两季小龙虾“一田双收”,印发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给予农业保险、贷款、种养补贴、规模经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保障。
大家也和老陈一起期盼着,今年试养的小龙虾能挺过高温,迎来丰收。
上一篇:以科技报国情怀涵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