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每当夜深人静,我总想起那个在河南小村庄里横行霸道的自己——满口脏话、砸毁公物、挥拳向人的“混世魔王”。爷爷奶奶的溺爱让我肆无忌惮,武校的经历更让我变本加厉。直到中考失利进入富通技工学校,我依然沉溺在抽烟、打架、逃课的恶性循环中,甚至因散打比赛夺冠而膨胀到在寝室对着同学拳脚相向,惊动了校长深夜来处理。那时的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直到警校共建活动为我套上了法治的“缰绳”。 那场改变我一生的警校共建座谈会,始于一次“惩罚”。因为那次打架事件,学校强制我参加座谈活动以示惩戒。我吊儿郎当地走进会议室,却迎面撞上潘学德队长犀利的目光——那眼神没有鄙夷,而是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当他展示自己19岁拳击冠军的照片时,我震惊地发现:这位特警英雄竟与我有着相似的起点。 “你用拳头欺负弱者,我用拳头保护百姓。”潘队长的话像一记重拳砸在我心上。他播放的执法纪录片里,特警队员在执法现场冲锋、在高楼上劝下轻生者,与我欺凌同学的场景形成刺眼对比。更触动我的是他分享的一个案例:一名曾参与校园暴力的少年,因故意伤害罪入狱后,他的母亲哭红了双眼——“法律不会永远给机会,但今天,我们想再拉你一把。”这场沉浸式法治教育,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之前所谓的“威风”,实则是踩在他人痛苦上的犯罪。 座谈会后,我就给自己制定了蜕变计划。潘队长则成为我“重生”之路上的导师。每次的法治座谈、每次的共建活动,潘队长都会热情地向老师询问我的近况。之后,我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学生护卫队,协助学生处老师整理校园违纪的案卷。在那叠厚厚的记录中,自己犯下的一桩桩傻事错事一页页排开,刺得我眼睛生疼。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缺席过一次警校共建活动,每当潘队长来到学校座谈,我就一遍又一遍地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每一位同学:“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律的红线碰不得!” 后来,我有幸走进了清大东方消防培训学校,每到周末,我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一刻也不停歇地努力训练。每天迎着朝阳,我和队友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练习各种消防技能,如水带怎么快速铺开、水枪如何精准喷射……每一个动作我都反复练习,力求做到最好;顶着烈日,我反复攀爬云梯,那滚烫的金属梯把手烫得我手掌生疼,汗水流进眼睛里刺得生疼,我也不眨眼……我的皮肤越来越黝黑,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厚,但我心里无比踏实——我知道,我的生活终于迎来了转机。而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那场改变我一生的“警校共建”法治座谈会。我时刻提醒自己:是警校共建和法治教育重塑了我的灵魂。未来,我立志参军报国,努力成为一名消防队员,用曾经挥向同学的拳头,守护人民。 这段重生之路让我明白:法律不是束缚野马的栅栏,而是指引迷舟的灯塔;警校共建播下的种子,终将在更多像我这样的少年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法治小记者 宁波市富通技工学校23级(11)班 谢应祥 本报记者 王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