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走进西宁市城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这句镌刻在一楼大厅墙面上的提示语,温暖着一颗颗焦虑的心,也为不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水平、巩固更高水平平安西宁建设根基明确目标方向、规划具体路线。
“断交物业费、水电暖费用已经4年了,业主享受到该有的服务,就该按时缴纳费用。”“我有2年不住在这里,多方原因才没有缴纳,费用就不应该这么计算!”……7月2日15时,在城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安居调解室,由退休民警、律师、法官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调解队伍正在为一起物业纠纷案件做调解。
近年来,我市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实践,以“五有”目标和“五个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规范场所设置、强化力量配备、完善工作流程,全力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基层治理平台。
城西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作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正在全力升级改造。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功能区和综合调解室、警调对接室、诉讼服务室等多个功能室,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综治中心二楼设有速裁法庭,可现场立案、庭审;中心有政法单位、相关行业部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等29人常驻、轮驻。
“我们日常承担疑难复杂案件、纠纷调解,对于此类纠纷,由综治中心采取专班化模式联动化解,公安机关在其中主要发挥工作调度、质效监督和信息研判等职能作用。”常驻于此的城西公安分局民警陈君亭介绍,今年以来,截至2025年7月1日,该中心接待来电来访法律咨询190人次,经过梳理分析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件;成立专班分析研判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案件15件。
“以法为教 以理服人 以和为贵”在综合调解室醒目的标语下,退休民警马忠正在整理调解材料。“基本上我们每天平均要调解完成2起纠纷,除现场达成和解的,还有两三起需要电话了解、沟通。”庞鑫说。
“在这里,我们不是法官,只是一名懂法的群众,要努力通过平等的对话,让法治的声音传进其他群众心里。”诉讼服务室的三级高级法官杨仿洁作为全省首位法院派驻至辖区综治中心履职的员额法官,2023年5月入驻履职以来,指导调解各类案件纠纷698件。用他的辛勤实践,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冷静应对,以柔化刚,去伪存真,用司法的温度化解纠纷,让双方尽释前嫌、握手言和是纠纷解决“化于萌芽”的“妙方”。
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西宁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
平安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该中心负责人孙安滨介绍,整合优质资源,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有效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集中办公、集成服务、集中管理,每件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既定目标,也是不竭动力。(记者 宁亚琴)
下一篇:青海天佑德洲际队举行出征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