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 张海帝 王健生 陈雯
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安徽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以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生动诠释了民营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凭借持续的规模扩张、深耕核心技术与全球化布局,胜华波不仅成为国内汽车雨刮器总成领域的领军者、全球八大汽车座椅电机供应商之一,更以年均超30%的销售增长率和显著的税收、就业贡献,成为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代表。7月3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到胜华波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探访。
据安徽胜华波副总经理张伟兴介绍,自2013年6月落子安徽滁州以来,胜华波的发展脚步稳健而迅速。从一期到四期的持续扩建——总占地超450亩,总建筑面积达27.5万平方米。在空间利用模式的创新方面,胜华波2022年三期项目采用“工业上楼”,在37亩土地上实现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极大提升了土地集约效能。2024年,全球化战略迈出关键一步,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120亩项目开工建设,首期厂房及全自动产线已于今年6月竣工投产,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奠定了智能化基石。
据介绍,在业务版图上,胜华波牢牢占据产业链核心环节。其汽车雨刮器总成国内市场份额达30%;汽车座椅电机则精准切入高端市场,产品通过佛吉亚、麦格纳等全球座椅巨头,广泛应用于通用、福特及众多国内新能源车型,跻身全球座椅电机供应商前列,全球市场份额突破25%,销量全球领先。
从滁州产业集群的沃土到国家产业政策的东风,胜华波的成长轨迹深刻印证了“政策-产业”协同共振的强大推力。这一推力,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创新突破与“智造”升级的内生动力。
在创新驱动的赛道上,胜华波展现出战略定力。该公司年均研发投入超营收3%,2024年投入突破亿元大关,累计斩获200项专利,在智能雨刮系统、高效电机等核心技术领域构建起护城河。
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其注入持久活力。与滁州技师学院共建“胜华波班”及实习基地,同合肥工业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联合设立微特电机技术研究室,为技术攻关和人才储备打开通道。智能化改造成为其提升效能的关键抓手。2025年,该公司斥资1.5亿元对雨刮器生产线实施全自动改造,建成24条全自动产线,产品合格率跃升至99%以上,实现了成本、效率与品质的全面优化。
从滁州出发,辐射全球,胜华波以持续创新的“智造”内核和精准的产业创新能力,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刻下了鲜明的印记,其依托政策与产业协同,实现规模、技术与效益多重跃升的实践,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镜鉴的“安徽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