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燕飞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之一,“中国电子第一街”深圳华强北近期迎来不少外商。
华强北每一次刮起的流行风潮,都意味着一次产业风口的变迁,今年这股风是AI化产品。7月4日上午,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华强北商圈看到,外国客商拖着登机箱穿梭于“一米柜台”,AI翻译耳机、AI手表、AI眼镜等商品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AI产品走俏华强北
在华强北一家名为“Rocklion”的店铺里,陈列着数十款AI智能眼镜,吸引不少外商关注。这些AI眼镜集智能翻译、导航、实时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身。“这款眼镜可以听歌、通话,还有翻译的功能。演讲不用看台词,戴上就能看见讲稿,喜欢出国旅游的朋友,用这个翻译眼镜,就没有什么沟通障碍了。”店员告诉记者。
华强北的AI眼镜从去年开始走俏海外社交平台,凭借“黑科技”与高性价比征服了外国客商。“这些AI眼镜基本都是工厂直营品牌,我们的出货量时不时就是一两千个订单,基本都出给了外贸公司。”一名华强北AI眼镜商户表示。
澳大利亚游客迪伦在逛了一圈电子产品后说:“我是一周前通过搜索网站了解到华强北的,这里的各种AI电子产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过去10年,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而且这种优势还在持续扩大。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种类更丰富,品质也愈发精良,确实令人赞叹。”
几乎每一个华强北档口的老板都有一部AI翻译机。记者看到,一款重量不到100克的圆形翻译机搭载了AI大模型,可贴在手机背面进行录音,使用时打开相应的翻译App,就能实时同声传译140种语言。
这样的AI翻译机,因为高性价比和出色的性能,受到不少外国消费者和采购商的青睐。“今年AI类产品很火。”长期在中国经商的乌兹别克斯坦客商马爱华说,“这里的供应链完善,批发价格优势明显,而且提供质保服务,让买家更放心。”
多重因素铸就华强北“磁吸力”
入境政策提供的便利、跨境电商平台产生的影响力,以及强大的供应链,共同造就了华强北的“外商潮”。
今年6月,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公告,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增至55国。深圳市卓胜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粤霖认为,这让外商入境更加便利,推动外籍商务人士、家庭团体来华强北“淘金”。“近年来,一些跨境电商平台把中国工厂名声打响了,因此有不少外国游客趁着假期造访源头工厂。不少外国客户都是先在跨境电商平台试单,再专程来华强北洽谈长期合作。”他说。
“华强北供应链竞争优势明显,整个芯片产业链上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了高度协同的网络。”陈粤霖说,以电子行业为例,华强北商户可以接“独家定制”,客户的一些特殊的电路设计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华强北大疆无人机代理经销商陈伟佳说:“有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经常面临缺货情况,且售价较高。而在华强北市场,消费者能享受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现在还不是华强北最热闹的时候,7月下旬到9月外国客商更多。”陈粤霖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