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团结报
□陈 裕
买书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到闲暇时间,我都会去书店和旧书市场逛逛,遇到自己喜欢的书籍都会买下来。久而久之,我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囤书者。
书架上,层层叠叠地摆满了书,各种门类的书都有,但我不是收藏家,我只买我喜欢阅读的书籍。购买这些书籍,我的心里就踏实一些,拥有了这些书,就仿佛多了一些知识与智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囤书不过是一种自我满足,而非充实,很多时候,我陷入一种焦虑与迷茫之中。
起初囤书,我还能静下心来阅读。看到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我就会有一种阅读的冲动,迫不及待地想浏览里面的内容。随着买回来的书籍越来越多,阅读的冲动却越来越少了,我陶醉在买书的过程中,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很多书在我的书架上被“束之高阁”,从来没动过。那些书就像是被我囚禁的灵魂,默默地等待着我去开启它们的世界。
随着囤书数量的增加,压力也随之而来。书架超载,放不下了。别看书架上的书堆积如山,却给我孤零零的感受。看到这些未翻动一页的书籍,我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陷入到用囤书来掩盖自己内心空虚的境地。和别人聊起囤书的事,看他人羡慕的眼光,我骄傲的神态暴露出来。殊不知,我不是真的喜欢读买回来的书,只是浮于囤书数量多的虚荣。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彷徨,我反思囤书的弊端,开始改变意向。我不再囤书,而是静下心来去读书架上没有翻过的书。
当我真正读书时,我找回了读书的初心。如在阅读《肖申克的救赎》时,我被安迪的坚韧和对自由的追求所打动。他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他用一把小小的锤子,在墙壁上挖了一条隧道,最终成功地逃离了监狱。安迪用毅力进行自我救赎,而我必须用阅读拯救自己浮躁的内心。
通过重新与书籍建立联系,我逐渐从囤书的焦虑中走了出来。我开始享受阅读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书的数量。我也学会了珍惜时间,不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更加专注地投入阅读中。
从囤书的困惑中走出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开始把家里的书籍借阅给他人,和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通过分享,我不仅加深了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还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
通过自我救赎,我重新找回了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我终于明白,书籍不是用来囤积的,而是用来阅读和分享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持续与书籍为伴,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享受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