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化工信息周刊)
关键词 | 有机胺产业链 现状共 1460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4 分钟
碳一化学品种类繁多,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产品。碳一化学品作为基础化工的重要分支,2024年其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中呈现出分化运行态势:一方面承受着成本上升与需求波动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在高端化、低碳化等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的抗周期能力。
根据行业目前发展现状,本系列文章将重点介绍丁辛醇产业链、甲烷氯化物产业链、有机胺产业链和有机酸产业链。
有机胺产业链
有机胺产业链(甲胺、DMF等)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供大于求,行业开工率不足40%,同时下游消费受宏观经济影响显著,增长乏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承压偏弱运行,落后产能或将加速淘汰出清。
01 | 行业供大于求,原计划投产的有机胺产能现全部推迟
2024年中国有机胺生产企业共13家,其中甲胺产能184万吨/年,绝大多数生产企业以自用为主,配套下游主要为DMF,少量配套DMAC、NMP等产品;DMF产能181万吨/年,与2023年保持一致,行业供应过剩现象突出,开工率不足40%。
DMF新建产能已在2022-2023年集中投产,同时由于环保监管的趋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未来5年DMF新建项目较少,原计划2024年投产的项目现全部推迟。
02 | 有机胺下游消费受宏观经济影响明显,增长乏力
有机胺行业主要外售产品为DMF,2024年消费量约为57.7万吨,同比下降6.9%。聚氨酯(PU)浆料仍为DMF的主力下游,消费占比约为44.5%,其下游为人造革和合成革行业,与箱包、鞋服等居民消费息息相关,受宏观经济环境不佳、居民消费信心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较深。
目前中国依然处于内需不足的疲软状态,预计2025年经济仍呈现弱复苏态势,难以带动DMF消费大幅增长。未来DMF主力下游人造革行业的消费需求量短期内不会被完全替代,其他下游行业的消费需求也不会凭空消失,尤其是电子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带动高品质DMF产品需求量的稳步提升,但因消费基数较低,难以带动DMF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受到生产成本控制、企业利润、环保限制等因素制约,DMF需求量未来或呈现小幅减少态势。
03 | 中国DMF年出口增幅显著,未来或将进一步扩大以消化富裕产能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DMF生产国,以出口为主,进口量微乎其微。2024年,中国DMF出口量近13万吨,同比增长超20%。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印度、越南等国家的需求量逐步恢复。这些国家的电子、医药、浆料等下游行业对DMF的需求增加,但当地DMF装置产能较小,且周边区域缺乏合适的替代资源,因此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至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量总体保持稳定。鉴于中国在DMF产能上的显著优势,预计未来出口量仍将进一步增加。然而,这一趋势可能会受到部分国家对华出口政策的影响,以及终端成品消费需求的制约。
04 | 供需错配抑制有机胺产品价格反弹
2024年有机胺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年内价格高点出现次数较少,月均价也明显低于往年。DMF作为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产品,其价格受上下游因素影响较大,产业链内价值传导性相对缓慢,导致企业亏损被动进入常态化。2024年,DMF生产企业毛利倒挂现象长期存在。由于DMF是单一工艺的产品,成本节能方面暂无较大可行性改进,因此减产控价成为普遍应用手段。
化信观点
预计2025年,中国DMF产品价格将呈现小幅震荡、低位徘徊的走势,供大于求局面将持续恶化,下游需求增速预期仍不及供应增长,这将导致价格重心进一步下降,行业毛利或将继续呈现下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