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当防汛成为高速公路的“大考”,如何借助科技力量筑牢安全防线?7月2日至4日,2025高速公路汛期应急救援保畅研讨会在浙江宁波献上智慧方案。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全国交通运输、应急、气象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描绘汛期保畅的新蓝图。
本次活动深入探讨和交流高速公路汛期应急救援保畅工作,重点涵盖气象预测、风险研判、联动救援、科技防汛、智慧救援,以及高速公路结构物应急处置与设备配置标准等领域的有益经验和创新应用。与会专家围绕提升公路交通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救援装备应用、应急处置经验分享、汛期救援保畅管理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活动旨在有效提升汛期高速公路灾害防控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与保畅工作机制。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对世界交通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本次会议关注“智慧交通”“科技防汛”“数智赋能”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实践经验,并于7月4日组织开展浙江交通集团综合应急基地现场参访。与会专家、学者近距离感受浙江省交通集团智慧化、全链条的防汛指挥体系与智慧管控平台,以及在应急响应、精准调度、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成果。现场,无人机和物联网设备、钢桥车、爆闪警示桩等特种车辆及五小创新产品进行集中展演。
据了解,该综合应急基地为沪杭甬公司建设的区域化应急基地之一,主要辐射宁波市范围内重大公路应急支援和应急抢险任务,包括应急指挥中心、专业队伍装备库、应急物资设备储备库、综合后勤保障点、应急技能实操基地五大区块,对夯实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应急处置能力、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沪杭甬公司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技赋能、快速响应”为防汛方针,通过机制协同、数智防控、救援升级三大举措构建全方位防汛体系,成效显著。
从无人机巡飞到AI决策辅助,从数字孪生推演到智能装备集群,这场研讨会清晰地描绘出智慧防汛的未来蓝图。正如沪杭甬公司相关负责人所言:“我们所构建的,不仅仅是防汛网络,更是守护人民出行安全的生命线。”(徐可璐、王雨晨)
编辑:穆皓
上一篇:王春秋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