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这行情,有人“不讲股德”!
早上被银行抱团吓坏,下午被港股金融带着起飞再跳水!然而,在各路评论区里,“民怨”最大的,是银行!
银行有两种主要逻辑:一是高股息投资;二是避险抱团,你觉得周五是哪种?
我们从6月27日大跌时就开始关注资金的态度,现在大概率可以肯定:风格漂移资金又回来了!
一个概率很高的推演:机构资金要出半年报,于是在6月30日前,把与基金风格不符的仓位调整回原本的(如科技、消费、新能源等)风格,然后在下半年开始后重新抱团银行,像不像这节奏!?
无他,市场其他方向投研太累、博弈太难,不如抱团,胜算高还迎合考核新规。
不是说银行不能涨,但这么涨出来的上证指数,水分太大。在降息推迟、宏观经济没好转的时候,过了半年报就这么干,有点不讲股德、肆无忌惮了。
而且量化资金会敏锐把握 “大小风格”因子砸盘小微概念,不涨就得跌!这持仓体验烂坏了,难怪大家骂。
不过讲一个小规律:量化兑现最强的,是第一个小时。一般各种急跌,都是这时候,跌得太急,不妨按多忍一小时。
所以只怪银行也不对,巨量的量化存量,也是一个难题。很多朋友众望所归的量化“降频”,被人家澄清“不实”。
难怪很多游资现在转战比中证2000更小的微盘了,机器人系股票由于被量化重兵驻扎也很难启动了。
那么周五到底是哪个套路?
对比下港股银行大致有数。通常A股银行领先是避险,港股银行领先通常是险资南向吃股息(更便宜)。
早上有朋友说A股银行最近更强,其实这恰好说明:机构不知道投啥好,避险情绪上头,盘面没人气,拉得越凶越是如此,最终4100下跌不奇怪!
但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方面险资入市是大势所趋,新募集来的资金要入市,还是买银行更容易通过合规进入标的池。而对公募基金来说,默契加入抱团对于迎合考核新规,胜算更高。
而还有一个问题,“银行牛”带来了“保险牛”:保险公司的权益投资账面严重依赖银行投资浮盈,二者联动逐步加强,难跌了!
而从这两周的资金博弈态势来看,除非市场迎来了真正的人气行情,比如去年10-11月那阵子,抱团银行的资金跑出去投科技、券商也是不亦乐乎的。
还有今年2月的DeepSeek行情,银行很消停。说到底,“高股息”、“价投”是一面,但相当多的资金是投机性质,银行越强越表明权益投资其实整体胜算不高,因果逻辑算不清。
只不过人家现在发现这个“致富密码”了,欲罢不止。行情越迷茫,抱团需求越强。
简单计算下与银行风格差异最大的ETF,半导体、软件、AI、机器人等名列前茅。我们都能容易地算出来,量化更不用说了。所以,下个科技大周期,银行可能进入避险模式!
所以,银行这么疯狂,可能不只是谁不要脸的问题,市场的高位博弈激烈、没有人气主线都是助推因素。如果你不喜欢银行,期待下一个科技大行情吧!
木鱼ETF原创,明天再聊证券的事儿。
周末愉快!
(转自:木鱼ETF)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