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超长待机”桑拿天怎么过?专家解读全国首个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创始人
2025-07-04 19:12:59
0

转自:中国环境网

眼下,我国大部地区正经历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超过40摄氏度,夜间最低气温也在30摄氏度左右。

与此同时,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在遭遇热浪侵袭,一些地区的气温甚至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针对本轮北半球的高温天气,多国气象专家将其归因为“热穹顶”效应,指出由于热量无处可去,会产生高温、少雨或空气污染现象。

气象专家解释,随着全球持续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预计会在全球多地变得更常见、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

今年夏天,高温强度大于常年同期平均值

过去的6月,我国高温天气不断,高温日数之多、强度之强,历史同期罕见,高温纪录接连被打破。

气象数据统计显示,截至6月24日,我国已有七成以上省会、首府、直辖市迎来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且绝大多数为提前报到。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今年6月(截至6月25日),全国平均气温21.1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9摄氏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多地“热得早、热得长,还热得极端”是错觉吗?

记者了解到,近三十年,我国中东部大部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尤其是广西中南部、广东南部和东部、福建东部、浙江东部、江苏南部、安徽中部、湖南北部和东南部、重庆北部、四川东部、甘肃西部等地,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提前15天以上。

据中国天气网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重庆、合肥、福州、杭州、南京、上海等地最低气温高于28摄氏度的日数正在明显变多。

进入7月,高温天气继续影响我国,且在中东部“愈演愈烈”。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及河北南部等地有持续性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

在气象专家看来,今年高温天气呈现范围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强度大于常年同期平均值。

而在高温区边缘的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成为我国降雨频繁的地带。

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引导着闷热潮湿的夏季风北上,向北方输送了充足的水汽,处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地区,则迎来了低层水汽条件好、雨水频繁、湿度增大的气象条件。

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首次发布

极端高温天气频发,高温健康风险也在攀升。如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7月2日,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这次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与公众熟悉的高温预警有何不同?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高温预警有一定区别。”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首席李怡表示,高温预警是单纯的气象预警,而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反映了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的疾病风险。

根据首期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5个风险等级。其中,较高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面向公众发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李湉湉表示,自2024年5月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全面启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联合研发工作,推动极端天气影响下健康风险评估预报预警技术融合,使其从传统的健康气象预报向基于人群特征分析的健康气象风险预警定量化技术转变。

“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更侧重于表征高温对健康的影响,基于温度与疾病的关系,并依据量化风险测算,得出分级标准。”李怡进一步解释道,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以人群健康风险为导向,采用各地区相对温度阈值方法计算每个地区的风险阈值,能更精准识别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非典型高温高影响区域的高温过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拓宽了健康风险提示范围。

建立全方位应对体系

高温天气,影响的不止人类健康,还有粮食、水资源、生态系统,以及用电负荷激增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表示,夏季是全年用电负荷高峰,能源保供关键在“电”,初步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同比增加约1亿千瓦时。

为应对电力负荷高峰期,我国将通过跨区域电力调配、需求侧响应等措施确保电力供应。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提供了解决方案,充分用好各类资源在用能顶峰时刻发电出力。

部分省份针对阶段性高温干旱、区域性暴雨和强对流等能源保供高影响天气,开展滚动式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进“气象+能源”耦合模型建设,建立柔性负荷分类调度机制,保障能源供应。

在城市规划和管理层面,截至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印发实施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3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并取得一定经验。

此外,一些地区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面积、推广绿色建筑和屋顶绿化等措施,有效缓解热岛效应。

从个人行为习惯的改变,到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型,再到国家气候政策的完善,应对气候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长期努力。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新常态”,除了适应气候变化,更多的还是减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以军称打死1名受伊朗支持并策划... 当地时间4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表声明称,以军3日凭借所谓精准情报对黎巴嫩发动空袭,打死一名受伊朗伊斯兰...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转自:衢州日报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国家对战...
“野能游”后半场怎么做 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吴建邦 通讯员 沈海啸  7月2日,随着盛夏来临,柯城区石梁镇蒋家新堰公开水...
把牢机遇 练好内功 全面提升衢... 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吴建邦) 7月4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张艳调研衢州古城5A级景...
法甲霸主对阵德甲霸主 谁能晋级... 2025年世俱杯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下半区四强争夺战堪称欧冠决赛级别的提前预演。北京时间7月6日凌晨,...
赛事带动的繁荣 ●商贸互通,赛事为媒环青赛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商贸盛会。赛事带动了青海商业的积极发展,促进了...
美剧全程开车的剧从头到尾,美剧... 商业战争电视剧一般公认难拍,不出专业错误不容易精彩易懂。然而,一些精彩的美国商业战争电视剧是众所周知...
英文励志名言短句霸气,英文创业... 除非你的话发自内心,否则你永远不会打动别人。如果你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就不能触动别人的心弦。我们的...
我想申请创业基金贷款(创业基金... 11月5日,城市记者从省人民和社会福利厅了解到,省里已出台相关文件,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进行补充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