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笔 生态为墨
天水城市更新书写宜居宜业民生答卷
每日甘肃网7月4日讯 据天水日报报道【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柴琪 张文都】在城市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市以坚定步伐锚定城市更新目标,于城市功能升级、人居环境优化、生态污染防治、产业创新转型等领域多点发力,接连交出亮眼答卷。
民生工程为笔,绘就安居幸福底色。老旧小区改造与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篇章,承载着万千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我市紧扣群众生活需求,以“绣花功夫”雕琢城市肌理,让老城焕发新生机。
在麦积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显著。建成多年的司法家园小区,曾因设施老化、管网堵塞让住户饱受困扰。2023年,一场“焕新行动”全面启动。如今走进这里,洁白的外墙与整洁路面相映成趣,规范的停车位有序排列;夜幕降临,新路灯照亮归家路,电子门禁与监控系统构筑起安全防线。这场改造不仅改变了“面子”,更做实了“里子”——麦积区创新采用“点单式”改造模式,依据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类施策,彻底解决屋面漏水、污水外溢等“老大难”问题,让居民的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秦州区棚改工程同样亮点纷呈。绿树环绕的景坤悦城小区内,944套安置房成为千余户拆迁群众的幸福港湾。从2020年9月启动拆迁,到2024年6月正式交付,短短四年,返迁户孙雁林一家见证了居住环境的跨越式提升。“过去住棚户区,现在住进敞亮新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孙雁林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回迁居民的心声。
秦州区罗玉小区城市更新项目已进入安置房交付阶段,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原罗玉小区是我市最大“三无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小区管理难度大,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也严重影响岷山片区的整体形象,是群众改造意愿强、社会关注度高的一块区域。该项目涉及征收安置群众3383户10149人,安置区总投资14.1亿元,建筑面积35.28万平方米,近几年经过市直各部门的一致努力和协力攻坚,该民生工程已正式进入安置房交付时期,当前5栋楼已满足交房条件,来之不易的成果受到社会及群众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天水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南家属区改造现场热火朝天。建成于1978年的老小区,因年久失修、设施匮乏,曾让居民幸福感大打折扣。纳入2024年改造计划后,12栋住宅楼、456户居民即将迎来新生活。“施工方文明作业,我们全力配合,就盼着改造后能有个舒适的新环境。”住户王先生话语间满是期待。
数据印证着天水的民生温度:2024年,金家庄916套安置房顺利交付;2025年,东方红820套安置房再圆安居梦。自2020年起,全市已累计完成493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57647户居民;2025年,9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蓄势待发,预计投资超3亿元,8324户居民将从中受益。
生态治理为墨,勾勒绿色发展脉络。作为2021—2023年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天水累计投入33.23亿元建成254个项目。通过统筹“山、城、河”生态治理,80个海绵型建筑与社区、81处道路广场、4座公园绿地串联成网,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海绵城市体系。如今漫步天水街头,“会呼吸”的城市空间让雨水“有处可去”,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从安居梦想到绿色发展,我市的城市更新之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在探索与创新中稳步前行。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产业活力加速释放,这座陇上古城正朝着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樊醒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