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饮汇观察
7月初,东鹏饮料的天猫旗舰店悄然上架了一款战略级新品——“无糖型东鹏特饮能量饮料”。这款500ml装的新品定价19.56元/4瓶(约4.89元/瓶),显著高于其传统4元价格带主力产品,意图拉动品牌“消费升级”。
◎图源:淘宝@东鹏特饮官方旗舰店高溢价新品与脑力新概念
新品以百香果芭乐风味为卖点,主打“清爽不腻”。其配方核心除人参固体饮料、牛磺酸、烟酸和维生素B6等能量饮料常规成分外,特别添加了国家卫健委于2024年3月新批准为食品原料的“L-α-甘磷酸胆碱”(L-α-GPC)。品牌宣称该成分“有助于缓解脑疲劳”,但明确标注因安全性数据不足,不推荐婴幼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食用,且每日食用量应≤600毫克。
◎图源:淘宝@东鹏特饮官方旗舰店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东鹏首次涉足无糖领域。此前已有310ml规格的“东鹏0糖特饮”和555ml“无糖补水啦”电解质水。然而早期无糖产品依赖麦芽糖醇、甜蜜素、安赛蜜等代糖,配料成分超过20种,而此次新品配方更趋简洁,定位更为清晰高端。
行业红海与自身困局的破题之需
东鹏饮料此次加码无糖赛道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重压力下的战略选择。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无糖"已成为饮料市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有行业专家认为,这一举措既顺应了国家体重管理的政策导向,也符合行业细分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含糖饮料的健康担忧与日俱增,东鹏特饮此前就因高糖问题引发争议。第三方检测数据显示,其经典产品每100毫升含糖量达13.3克,500毫升装总糖量约66.5克,相当于14.6块方糖,远超"高糖"标准,这让不少消费者担心可能引发尿酸升高或痛风等问题。
东鹏饮料2024年营收约158.39亿元,但其中80%以上仍依赖东鹏特饮单一品类。在2025年4月冲刺港交所"A+H"上市之际,如何建立"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尼尔森IQ的数据显示,2024年功能饮料营收增速已从2023年的38.4%降至28.5%,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在此背景下,无糖产品线成为东鹏拓展品类、分散经营风险的重要突破口。
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也给东鹏带来双重压力。2023年以来,主要原料白砂糖价格持续波动上涨,这对主打4元价格带、面向价格敏感消费者的东鹏造成不小成本压力。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早已在无糖领域抢占先机:天丝集团在中国市场推出"0糖果味"系列及进口无糖产品,魔爪、战马等品牌也已完成无糖产品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红牛2024年市场份额显著增长态势。作为无糖赛道的后来者,东鹏需要加快追赶步伐。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指出,丰富产品线有助于覆盖更多消费场景。东鹏饮料正在推进"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战略,无糖新品的推出正是这一战略深化的重要举措。
东鹏押注无糖赛道是顺应健康趋势的必然选择,但能否彻底扭转消费者对其"高糖不健康"的固有认知仍存变数。虽然新品简化了代糖配方并添加L-α-GPC成分,但人工添加剂疑虑和长期健康效益仍需市场验证。当前无糖功能饮料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东鹏试图以L-α-GPC作为差异化卖点,但面临红牛、魔爪等巨头的品牌和渠道压制。行业专家指出,该赛道技术门槛不高,决胜关键在于渠道能力和消费者实际反馈。
赴港上市或为东鹏带来新的增长契机,以"无糖+健康"定位拓展海外市场符合全球趋势。但国际市场的文化差异、渠道建设等挑战不容小觑,能否突破国内增长天花板仍待观察。
总结
东鹏特饮的“无糖战役”,是一场关乎品牌重塑、增长破局与资本期待的豪赌。新品承载着其摆脱高糖标签、冲击高端市场、寻找第二曲线的三重使命。然而,在巨头环伺的无糖红海中,仅靠概念创新难以稳操胜券。能否将“无糖”真正转化为深入人心的“健康”认知,并在渠道与消费者体验上构筑护城河,将是东鹏特饮这场健康突围成败的关键。 其市场表现,不仅关乎一瓶饮料的销量,更将深刻影响这家功能饮料巨头未来的航向与资本市场的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