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本周,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相关企业已接到美国商务部通知,恢复芯片设计软件、乙烷、飞机发动机等产品的对华出口。美媒认为,这是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的又一迹象,显示出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正在取得进展。
7月4日,外交学院院长王帆对观察者网表示,美国此番取消部分对华限制措施,建立在此前中美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的良好基础之上,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阶段性积极进展。
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一调整并非是美国对中国的“恩赐”,王帆表示,这只是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互利共赢原则的正确做法。
王帆同时指出,美方此举也不应被解读为对华“让步”。
“这些限制措施本就是附加的、不合理的,”他表示,“所谓‘让步’通常指双方基于综合考量进行政策调整,但美方此前的措施本质上不符合经贸规律,是不应该的。如今取消(措施)只是回到正确做法,谈不上是什么‘让步’。”
王帆还提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早前自己都承认,此类政策调整是一种“谈判需要”,也是一种“极限施压策略”,即通过“为降级而升级”的方式,乱加、夸大谈判筹码,试图实现不合理要价。这都说明了美方调整并非基于实质性的政策转向,而是博弈手段的一部分。
对于美国此番调整,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4日回应表示,中美伦敦经贸会谈后,双方于近期确认了落实两国元首6月5日通话重要共识和巩固日内瓦经贸会谈成果的具体细节。目前,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规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许可申请。美方也采取相应行动,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关情况已向中方作了通报。
发言人还表示,伦敦框架来之不易,对话合作才是正道,讹诈胁迫没有出路。希望美方深刻认识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继续同中方相向而行,进一步纠正错误做法,以实际行动维护和落实好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行稳致远。
不过,从历史经验来看,过往谈判期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出口政策时常伴随着“收紧—松绑”的反复无常。王帆认为,这回也不例外。
他表示,如果美国对华强硬政策的本质不发生根本调整,未来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对华施加不合理压力,对中美关系构成负面影响,中方仍需保持警惕,做好多手准备。
“当经济这个(中美关系)压舱石不复存在以后,美国有可能又在政治、安全方面对华采取新的挑衅政策,这同样会影响到中美关系。”
王帆回顾道,过去40多年中美持续合作的基础正是互利共赢,“如果没有共赢,美国不会与中国保持长期合作”。
他接着指出,中国乐见与美国在互利共赢的框架下深化合作,但同时也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中国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单一国家的合作。
“我们需要认清一点,中方相信互利共赢是有利于(中美)两国的,但如果美国放弃了这一点,我们也不怕。这个世界足够大,我们跟其他国家照样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也不是说必须得跟美国合作才行。”
今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开通上海虹桥——深圳直达往返航班 视觉中国
“局部脱钩会是常态”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特朗普政府3日已通知通用电气航空,允许其恢复向中国商飞出口喷气发动机。另有一家航空企业的对华出口许可证限制也于同日被解除。
这是继芯片设计软件和乙烷之后,本周特朗普政府第三次解除对华出口禁令。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分析师的话指出,美国针对中国飞机制造商的技术出口限制,虽将在短期内推迟中国喷气发动机的国产化进程,但任何挫折都只会坚定中国自主自强的决心。
民航工作者、民航业评论员张仲麟4日早些时候对观察者网表示,本次美国解除禁售是意料之中的事,充分展现了本届特朗普政府的善变以及极大的不确定性,符合前期对于禁售不会持续很久的判断。虽然本轮禁售解除,但是C919的国产化进程将会持续推进,配套国产发动机也将加快发展。
王帆对此也表示赞同。他强调,对中国而言,战略自主性与科技自主性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向,不受美方政策影响。
他同时提到,中国的全面崛起不会一帆风顺,唯有依靠自身的战略自主与实力积累,“别人不可能敲锣打鼓地欢迎一个大国的全面崛起,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但我们有了实力之后,仍然希望能够互利共赢,这是我们的根本原则。”
最近几周,美国又暂停了核设备供应商向中国核电站出口设备的许可。美国核设备供应商包括西屋电气和艾默生。
考虑到美国在高科技、军事等敏感领域基于霸权思维对华展开竞争,更进一步将“泛安全化”延伸至民用领域,王帆认为,像此番松绑部分对华出口禁令的“局部脱钩”仍会是一个常态。
资料图:C919使用的LEAP-1C发动机“中方的韧性和原则性,相信美方充分领教了”
据日媒《日经亚洲》6月28日消息,美国官员正在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访华行程制定计划。今年晚些时候,特朗普或将率领由数十名美国商界领袖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不久前,特朗普又第三次延长TikTok“不卖就禁用”法案的截止日期。在王帆看来,这一系列涉华举措的背后,传递出美方对当前中美关系阶段性稳定的期待。
他表示,美国眼下面临经济层面的困难,在需要吸引更多投资、扩大贸易并获取利润的背景下,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若在此时与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发生大规模冲突,显然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不利于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
基于此,王帆指出,特朗普政府发起关税战,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政治考量相关。特朗普曾认为通过关税施压可赢得更多支持,为其中期选举及共和党的长期执政铺路,但从美国国债高企、日常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美国民众与产业界反应强烈来看,此举显然是一种“错判”。
当然,特朗普政府政策的调整,也是中国坚持原则、坚决斗争的结果。美方原本以为,只要挥舞“关税大棒”,中国及其他国家就会被迫让步,接受不合理要求,这则是另一重“错判”。
王帆说,面对关税施压,中国始终秉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原则,“我们采取了一个非常坚定且明确的‘两手对两手’策略,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补充道,“我认为,中国的韧性,和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这次美方是充分领教了。”
王帆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出现的积极迹象值得肯定,但距离彻底取消不合理关税、结束关税战仍有一定距离,中方仍需要继续“察其言观其行”。
他希望,美方此次调整能成为一个良好开端,推动中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重建经贸互信。同时也强调,中国的原则始终清晰,任何合作都必须以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坐下来都能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