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广大驻村干部扎根基层、倾情奉献,成为推动政策落地的关键力量。本期新华网《振兴人物》栏目邀请到了山西省公安厅驻神池县龙泉镇大磨沟村工作队员李焕平,这位来自山西武乡的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了实干答卷。
村干部是打通乡村全面振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做好驻村干部,首先得有责任感、务实感、使命感。”李焕平谈及驻村初心时表示。她坚信唯有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才能找准振兴脉搏。通过对全村176户402人的走访,她全面梳理出涵盖交通、饮水、医疗、教育等10大类35项群众问题。面对困境,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环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入户、危房改造及网络升级,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品质实现跃升。
在特色农业领域,大磨沟村大面积推广种植高产农作物玉米、红芸豆;在县政府支持下,优化养殖品种,引入杜湖种母羊,通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李焕平表示,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她主动化身“销售员”,积极对接企业资源,两年累计出售12.6万斤谷子,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文旅振兴,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能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形成发展新优势。李焕平表示,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的原则,坚决杜绝破坏性开发。通过邀请专业团队对村庄资源进行全面评估与规划,合理规划民俗体验区、田园观光区,大磨沟村已被打造成神池县重点旅游村。如今,大磨沟村游客纷至沓来,青年返乡创业热潮涌动,沉寂的古村重焕蓬勃生机。
乡村振兴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李焕平介绍,大磨沟村创新构建“政策主导+社会参与”帮扶新模式,建立“爱心天团”公益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通过微信群等渠道,精准发布帮扶需求与项目进展信息。平台注重搭建信任桥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乡村变化;资金使用坚持公开透明,确保每一份社会爱心精准滴灌、落到实处。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李焕平表示,大磨沟村将深化智慧农业,吸引人才返乡,拓展文旅产业,守护生态底色,厚植文化根基,发展林果经济,努力把大磨沟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