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王潇雨 摄影)
华夏时报记者 王潇雨 黄兴利 北京报道
作为运营国产民机的“主力军”,以“三大航”为代表的国有航司不仅对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商飞”)以巨量飞机采购订单的方式予以支持,在接收和运营方面同样也正通过持续开拓新的航点,尤其是海外航点的拓展来为国产民机的国际化之路进行着诸多尝试。
“载旗”C909出海
7月1日,北京时间09时35分,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C909机型执飞的CA757航班,从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平稳飞抵乌兰巴托国际机场,这也是C909首次“载旗”执飞国际航线。
据国航方面透露,当C909客机平稳降落,乌兰巴托机场以民航界最高礼遇“水门仪式”相迎,为国航C909“接风洗尘”,礼仪人员身着民族服饰,手持哈达和奶干迎接旅客及机组人员。
“座位空间大,乘坐舒适度不比干线飞机差,超出预期。”一位搭乘首航航班的旅客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位长期在乌兰巴托经商的旅客此前往返于中蒙两国间通常是从北京出发乘坐干线客机,这也是他首次搭乘国产民机出行。
中国商飞C909(原名:ARJ21) 是由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短程涡扇支线民航飞机,座级78-97座,航程2225-3700公里,是中国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
今年是国航引进C909国产飞机第五个年头,5年来国航积极推进国产民机的规模化运营,截至目前,国航C909机队规模达35架,已累计实现安全飞行超11万小时,运送旅客超413万人次。
据国航方面相关人士在接受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媒体采访时透露,国航C909执飞呼和浩特—乌兰巴托国际航线,是国航在推动国产民机国际化运营道路上的重要突破,也是国航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一带一路”航线网络的重要举措。
国航于2019年与中国商飞签订了35架C909订单,2020年6月接收了首架,经过五年时间这批订单已经全部交付完成,成为国航机队中唯一在运营的支线机型。
按照国航在采购和接收C909时的说法,该机型的引进将有利于补充国航支线飞机运力,促进国航干线、支线航班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国航的整体航线网络布局,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满足旅客大众化航空出行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国航为C909交付初期安排的运营计划中,就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至内蒙古锡林浩特、包头、乌兰浩特、呼和浩特等航线任务。在这些地区的运营经验也为此番执飞乌兰巴托航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航相关人士表示,此前使用波音737MAX飞机执飞呼和浩特—乌兰巴托航线,现在使用国产飞机C909飞机,这一调整充分体现了国航机队规划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以合适机型执飞合适航线,精准匹配航线特性与机型优势。该航线航程约1100公里,蒙古与中国间地缘距离短、人口密度较低,C909在此类短途航线上的燃油效率与运营经济性显著优于大型干线飞机,可大幅压缩航线运营成本。此外,其灵活的运力调配特性,能够通过增减班次快速响应淡旺季客流波动,使航线运营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国航方面表示,其C909机队依托北京、成都、呼和浩特三大运行基地,高效融入“干支通、全网联”的航空运输网络体系,目前执飞航线逾30条,每日计划航班量超100班。国航将持续推动C909、C919等国产飞机的规模化、高品质商业运营,积极参与C929宽体客机研发,筑牢国产飞机的运营保障体系。
国产民机“出海”梦
作为中国商飞推出的首款民机产品,C909在今年6月底迎来了首次投入商业运营九周年纪念日。据C909系列机型总设计师陈勇介绍,目前,C909飞机共交付市场166架,累计运营700余条航线,运送旅客超2400万人次。
除了国航之外,C909最大的运营商还包括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航”),机队规模也是35架。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机队规模27架。这个机型全球首家运营商成都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成都航空”)目前的机队规模达到30架。
中国商飞近年来明显加快了将C919和C909推向海外市场的脚步,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通过密集的市场推广来提升产品知名度。2024年2月,C919和C909参加新加坡国际航展,随后还在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尼进行为期两周的巡回展示。这是C919首次在海外进行飞行演示,吸引了东南亚航空公司和监管机构的关注。
此前已经有运营商开始使用C909执飞国际航线的尝试,比如成都航空在2024年6月执飞的EU2977次航班,从新疆喀什徕宁国际机场飞往塔吉克斯坦胡占德机场,这也是C909首次执飞中亚航线。南航在2024年底用C909执飞广州至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航线,这也是南航首次使用这个机型执飞国际客运航线。这也创下南航C909飞机执飞航线最长航程近2400公里的纪录。今年5月C909首个海外用户印尼翎亚航空使用该机型执飞了印尼美娜多—上海浦东航线,成为目前C909最长距离的商业运营航线,航程超3300公里。
“东南亚地区是目前国产民机进军海外市场最合适的‘第一步’,因为这些地区民航市场高度发达,需求旺盛,竞争也非常激烈,所以不仅给传统民机制造商带来订单,也为像中国商飞这样的新‘玩家’创造了机会,”一位接近中国商飞的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还有一个因素在于相比欧美市场,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认可中国的适航取证标准,给国产民机颁发了型号认可证(VTC),这也是国产民机在海外市场能够‘落地’的关键。”
2025年3月18日,老挝民航局向中国商飞公司颁发C909飞机型号接受证(ATC),意味着该机型已具备在老挝开展商业运行的基本条件。
目前中国商飞已经向老挝航空交付了C909机型。而为了让国产飞机得到海外航司的更多了解,还有一些另辟蹊径的“出海”模式,比如成都航空在今年4月开始通过“湿租”方式向越南越捷航空提供了两架C909,从而开启了在越南境内的商业运营。
在今年4月前后,印尼翎亚航空、老挝航空、越南越捷航空三家海外航空公司已累计使用C909飞机在东南亚开通15条航线,运送旅客超25万人次。
相较于C909的“出海”进展,另一款体现中国商飞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挑战航空制造业“双寡头”的干线客机产品C919在进入海外市场方面的难度要大得多。虽然目前C919还并未进入海外市场运营,但从中国商飞近年来频频将这款机型送至海外的航展展览并进行演示飞行,开启诸多国家的巡展活动,同时密切与一些国外航司保持交流的态势来看,想尽快将这个机型推向海外市场运营的心情非常迫切。
目前中国商飞已经开始为进入中国境外运营进行着一系列准备工作,2024年10月28日,中国商飞亚太办事处在新加坡挂牌成立。
2025年3月,中国商飞宣布将C919年产能从2024年的30架提升至50架,并计划到2029年达到200架。目前一个新的总装基地正在上海建设中以支持这一目标。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