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在广西贺州市,一场由“科技蓝”与“烟叶金”碰撞的产业变革正在上演。一座座现代化电烤房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天际线,数字化技术赋能编织出降本增效的幸福网,一支年轻化的“烘烤铁军”正用智慧点燃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指尖上的“黄金密码”
“通过替换普通烤房控制器,采用智慧触摸屏,实现远程控制;在现有烤房控制器上扩展远程温湿度采集和图像采集功能,实现远程监测。”西南大学教授赵虎向烟农介绍智能烘烤仪器时说。
烤烟智慧烘烤是一种集成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的烘烤方法,实现对烤房环境、烘烤工艺、设备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烤烟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
烟农在操作智能烘烤控制仪 (毛岗 摄)目前,广西贺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贺州烟草”)通过布置智能烘烤控制仪,实行烤前、烤中、烤后的全程监测和管理。“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分析、远程预警的‘三位一体’防护体系,我们成功挽救了一炉又一炉在烤烟叶。智能烘烤控制仪成为守护烟农‘钱袋子’的科技卫士。”贺州烟草烟叶科沈求陵说。
减出来的“效益方程式”
为减少烘烤劳动用工,贺州烟草引进了187台“自动编烟机”,单位成本相比烟夹低70%,编烟效率高,让传统编烟效率提升40%,人工成本直降23%,这种“机械手”式的创新正在解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图景。自行研制的“可拆卸装卸烟步梯”,实现烟农安全轻松装卸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成果推广140套,得到了烟农的认可。
烟农正在使用自动编烟机 (毛岗 摄)在规模化种植浪潮中,新技术的应用,让广大烟农们首次尝到了“工业化生产”的甜头。“省下4个人手,多赚400块!”种烟大户老李的账本道出了现代农业的效益秘诀。
据统计,贺州烟草成功研制的“轮盘式烟垄开穴机”使得开穴作业效率从3.4亩/天提升到16.2亩/天,高垄深穴质量合格率从31%提升到88%,为烟农减工增效103.4万元。
烤房里的“技术突击队”
在贺州广袤的田野里,一支铿锵有力的“金叶匠人”队伍正在茁壮成长。贺州烟草通过为烟农量身定制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培训,推广科学烘烤技术,帮助烟农提升烟叶质量,让烟农掌握从烟叶成熟度判定到烘烤参数调节的“十八般武艺”。
刚从烤房烘烤好出来的烟叶 (毛岗 摄)“烘烤环节是决胜的关键,要重点把好‘装烟密度关’和‘温湿调控关’,根据当前烟叶特性‘适度稀装’,为排湿提供空间;在烘烤工艺上,灵活运用‘先拿水、后拿色’原则,采取高温低湿变黄、低温中湿定色、边变黄边定色的措施进行烘烤,防烤黑、防烤青、防硬变黄。同时根据具体烤房状况和烟叶变化特点,精准调控温湿度,确保烘烤过程‘稳得住、控得准’,最大程度规避烤青、烤糟风险。”烟叶调制领域首位“行业技术能手”胡兴海在为烟农培训时说。
从“经验烤”到“智能烤”,贺州大地上的电烤房连成的绿色产业链,正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科技底色。下一步,贺州烟草将持续推进“数字烟田”建设,让更多农具插上科技翅膀,让每片烟叶都闪耀科技光芒。在这片红土地上,一场关于传统农业的智慧蜕变,仍在继续。(英李达)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