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崔家头镇人大聚焦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多元融合模式,着力破解联络站运行难题,推动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文明实践、产业振兴深度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一、“人大代表联络站+六类四单”: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创新推行将人大代表履职与“六类四单”乡村治理工作相结合,通过"民意收集分类、问题分层处置、全程跟踪督办"的闭环机制,将代表履职深度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具体而言,将收集的六类矛盾纠纷建档立卡,借助"问题清单明任务、责任清单定主体、进度清单抓时效、成效清单验成果"的管理模式,组织代表开展专项监督、联合协商、满意度测评等活动,以此推动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等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进而形成"代表驻站听民声、分类施策解民忧、协同共治促振兴"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以崔家头村为例,针对村民反映应急广播扰民问题后,崔家头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迅速行动,积极协调村委会调整播放时间至7:30,并降低音量,同时增设午间禁播时段。整改完成后,经调查显示93%村民表示满意,成功实现了政策宣传与民生需求平衡。
二、“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建设“接地气”
坚持将联络站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构建起“民意直通+文明赋能”的双向互动机制。组织代表担任文明实践指导员,联合志愿者开展“理论宣讲+矛盾调解”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有力推动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的开展。黄里村的实践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该村通过联络站收集到村民“红白事铺张浪费”问题后,人大代表主动牵头修订村规民约,设立“文明理事会”,并积极推广简办标准。一年下来,红白事平均费用得到有效下降,村民满意度高达95%,形成了“文明新风润乡村”的良好治理实效,让文明建设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生活。
三、“人大代表联络站+产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强引擎”
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构建“代表联络站+产业带头人”双链赋能机制,推动人大代表服务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围绕苹果、奶山羊这两大主导产业,组建产业发展专班,由人大代表协调土地流转、政策对接等事宜,产业带头人则提供技术指导、疫病防治等专业支持,共同破解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市场、资源等难题。同时,推行“代表监督协调+带头人技术包联”机制,成立专业公司,精心打造“崔家头苹果”“崔家头奶山羊”区域品牌,并借助电商直播等新兴方式拓宽销路。以苹果产业为例,实行标准化种植后,亩均增收2000元,带动2个村集体年收益超50万元,实现“链上融合、富民强村”的振兴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探索,崔家头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已成功打造成为集“民意收集站、民生服务站、民主协商站、政策宣传站”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代表履职积极性显著提升,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活动频次较逐年增长,群众满意度更是达到了98%。
在今后工作中,崔家头镇人大将持续深化“联络站+”多元融合机制,进一步拓展履职场景、完善服务功能,推动人大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深度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人大力量。
作者:邓炎军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