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夏季来临,防晒衣、遮阳伞成了标配,加之社交媒体上“冷白皮”审美的影响,一些年轻人成了“日光绝缘体”。殊不知,骨质疏松问题可能悄然找上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4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8%的受访青年有骨质疏松的困扰。缺乏运动、久坐(64.6%)、高咖啡因/碳酸饮料摄入(62.5%)、节食减肥与营养失衡(52.1%)是受访青年认为导致青年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66.5%的受访青年认为一些青年的骨质疏松问题,与追求白皙、过度防晒有关。
77.0%受访青年会注意体检报告中骨密度相关指标
最近,来自北京的80后李霞(化名)发现,身边一些同事在体检时查出缺少维生素D。半年前,她在锻炼时感觉脊柱和腰疼,后来疼痛还蔓延到膝盖、手腕等部位,去医院做了骨密度检查才发现自己已轻度骨质疏松了。“医生建议我尽量裸露四肢多晒太阳,别再‘全副武装’防晒了。”
肖秀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外出游玩时她观察到,不少妈妈带孩子逛公园时,用防晒衣、防晒帽把自己和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还时不时补防晒霜。“过度防晒可能导致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钙的吸收,而妈妈和小朋友恰是很需要补钙的。”
调查中,77.0%的受访青年会特别注意体检报告中骨密度相关指标。44.8%的受访青年有骨质疏松的困扰。交互分析显示,受访95后有骨质疏松困扰的比例最高,为47.7%,其次是90后(45.8%)、85后(43.2%)、00后(37.8%);女性受访者中有骨质疏松困扰的比例更高,为46.4%。
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率达到32.9%,而居民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2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率仅为11.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铁铮介绍,目前在临床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主要还是50岁以上的绝经后的妇女,但青年群体的骨骼健康问题仍需关注。孙铁铮结合临床发现说:“80%的脆性骨折,我们叫骨质疏松的骨折,是发生在还没达到骨质疏松状态的低骨量人群中的。”
孙铁铮表示,低骨量人群未来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正在升高。30岁前是骨量积累高峰期,青年期峰值骨量(人体骨骼发育成熟后达到的骨密度或骨矿含量最大值——记者注)低将增加中老年骨折风险。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振翔在坐诊时发现,如今在健康科普视频的影响下,不少年轻人开始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有主动要求做骨密度、抽血等检查的年轻人。”
年轻人怎么就早早“脆”了
肖秀清觉得,如今一些年轻人骨骼变“脆”,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长期在室内、晒太阳少等减少了维生素D的合成。此外,维生素D、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和压力过大等也可能是诱因。
“那种‘全副武装’的防晒我觉得有点过度了。”李霞觉得,近几年市面上的防晒产品越来越多,产品标准却不一样,导致一些消费者一味追求美白,忽视了健康。另一方面,上班族长期坐办公室,晒太阳比较少,运动也比较少,也不利于骨骼健康。
你觉得现在青年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数据显示,缺乏运动、久坐(64.6%)、高咖啡因/碳酸饮料摄入(62.5%)、节食减肥与营养失衡(52.1%)是受访青年认为导致青年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另外还有:维生素D合成不足(48.7%)、吸烟与酗酒(33.5%)、药物及慢性病影响(17.1%)等。
此外,66.5%的受访青年认为一些青年的骨质疏松问题,与追求白皙、过度防晒有关。
“现在一些年轻人追求白脸、瘦人,而骨质疏松尤其高发于小身高、低体重的人群。”孙铁铮发现,近些年,大街上戴防晒用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表示,适度晒太阳可以促进人体钙质的吸收,如果过度防晒,钙质的吸收减少了,峰值骨量就会降低,未来发生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夏天应如何科学地晒太阳?孙铁铮建议,避开中午11:30到1:00的阳光直射,防止因暴晒引起的皮肤病变,选择上午9:00到10:30、下午2:30到3:30阳光比较柔和的时段,去户外晒太阳,每天大约半个小时,促进维生素D的转化和身体钙质的吸收。
陈振翔认为,年轻人要想防止过早变“脆”,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尽量避免高糖、高脂肪等不良饮食习惯;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干扰钙的吸收和骨骼的代谢;积极进行室外运动,给骨骼一定的刺激。“年轻人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查(DXA)来观察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50岁之前看Z值,Z值如果大于-2,属于正常;如果小于等于-2,就要进一步筛查及干预。”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36.3%,女性占63.7%。00后占13.4%,95后占27.4%,90后占41.6%,85后占17.6%。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