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微博
“上市意味着要承担更多义务和外界的期待。”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
编辑|张晓迪
头图来源|受访者
刘靖康今年的目标是开始学习滑雪,在此之前他尝试了开飞机。
20多天前,这位90后创办的影石创新(影石Insta360)在经历了4年的等待后,终于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85%,总市值突破700亿元,影石创新一跃成为2025年科创板募资额最高的企业。直到今天(7月4日),影石的市值还保持在670亿元。
上市敲钟仪式中,刘靖康没有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官方敲锣槌,而是用公司刚发布的全景相机Insta360 X5凸起的镜头来敲锣。据影石创新的员工透露,他之前甚至想过当天穿上印有蜡笔小新的T恤。
刘靖康的这些“抽象”行为,也是影石创新这家公司组织文化的底色之一。他会经常上网搜寻用户对影石产品的反馈,看到用户给影石提的各种建议,他会第一时间响应,如果恰好深得他心,他甚至会给对方评论“谢谢用户爸爸的建议”。
2014年,还在南京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读书的刘靖康,因为偶然看到一个俄罗斯人拍摄的空中全景视频,被360°无死角的画面所惊艳,于是决定创业研发便携式全景相机。2015年,刘靖康在深圳创办影石创新。
从公司创立起,刘靖康就没有为产品选择性价比路线,他对产品的要求是价格不能比别人低,这就要求他要把产品做得非常好,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创造独特的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目前,影石在海外绝大部分的产品都要比大疆,以及美国老牌厂商GoPro的贵一些。
今年4月22日,影石在纽约中央车站举办“INSTA360 POP-UP”快闪活动,活动原定上午9点开始,但凌晨5点就有数码爱好者排队。
来源:受访者从2018年开始,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超越三星、理光等国际巨头,位居全球市占率第一的位置;与此同时,目前影石旗下的运动相机,市场份额仅次于GoPro,位居全球第二。此外,根据招股书,过去三年,影石的平均毛利率超过50%。
面对飙升的市值和股价,刘靖康保持清醒。“科创板最年轻敲钟人、700亿市值,只是刚好两个标签撞在一起了,但是消费者不会因为老板年轻就买你的产品,也不会因为你公司700亿就买你的产品。”刘靖康告诉《中国企业家》。
刘靖康把上市比作结婚,这意味着公司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但他也清晰地知道,在享受“婚礼”祝福的同时,也势必要承担更多义务和外界的期待。
把自己当用户
当影石创新的招股书公开后,外界好奇的是,在GoPro等传统巨头增长趋缓甚至收缩的背景下,影石创新是如何实现持续逆势增长,并成为全景相机全球第一的?
精准满足用户真实的产品需求,是影石创新逆势增长的关键原因。从公司创立起,刘靖康就是公司最关键的产品经理。
刘靖康痴迷于产品本身。还在南京大学读书时,他就曾“黑”进学校的教务系统,获得7000多张学生的证件照,为每个院系生成一张“院系标准脸”。他也曾仅靠听手机按键的声音,就破译了周鸿祎的手机号码。
刘靖康的这些传奇事迹,引起了IDG资本的关注。2014年,IDG资本刚宣布成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90后投资基金”,专门投资90后的生活方式和年轻创业者。时任IDG分析师童晨(现IDG资本投资合伙人)很快就见到了刘靖康,他评价刘靖康是“90后创业者群体中极其出色的产品经理”。2015年3月,影石创新获得来自IDG资本的100万美元天使投资。
2016年,影石创新推出了首款消费级全景相机Insta360 Nano,该产品可以直接与iPhone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当年的美国CES展会上,Nano一战成名,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体验后,将其称为“了不起的产品”,影石的月收入也曾一度直接飙升到2000万元。
影石的起步,恰好赶上了YouTube等媒体平台的崛起和中国消费电子供应链的成熟。2017年,影石团队将Nano绑在老鹰身上,让用户清楚地看到老鹰视野中的360°全景景色,沉浸式感受在高空跳伞、翱翔、俯瞰。一经上传,这一视频就迅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爆火”。
刘靖康喜欢拿游戏来类比他对好产品的定义。在他看来,一家公司只有研发人员是做不出好游戏的,而是需要有本身很热爱游戏,且热衷创造游戏玩法的人,才能做出来好游戏。
来源:受访者因此,如何能比同行更敏锐地捕捉到用户需求,尤其是用户未被满足的,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是打造好产品的关键。
为了更敏锐和精准地捕捉用户在各种运动中的真实需求,刘靖康鼓励产品经理们去尝试各种户外运动,比如骑摩托车、滑雪、潜水等。让产品经理把自己变成目标用户,且买装备和请教练的费用,全由公司报销。
《中国企业家》记者了解到,影石很多产品经理是滑雪高级道选手,有的还考了教练证。
以隐形自拍杆为例,影石全景相机的产品经理在运动拍摄时发现,自拍杆在拍摄画面中,对构图和美感造成破坏。最终,影石通过拼接算法将画面中的自拍杆隐去,当用户在骑行或滑雪自己拍摄时,往往能营造出摄影师跟拍的效果。
视频收音也是用户敏感度很高的需求。比如,骑摩托车的人,希望能收录到引擎的声音;而骑山地自行车的爱好者们,则非常希望收录到那些沙石撞击车辆金属链条的声音。但在现实情况中,这些声音大多会被高速行驶中形成的风声盖过。
2024年10月,影石创新推出AcePro第二代时,在相机上加了个防风棉的降噪零件,过滤掉大部分风声。物理降噪之外,他们还通过AI算法保留特殊频段的声音,以满足骑行用户收音的特殊需求。
影石的产品经理们对类似的用户需求洞察还有很多,比如用户骑车的时候,如何安全地控制相机,即便双手仍然在车把上,也能控制拍摄;再比如,用户潜水的时候,相机能不能悬停在水里,而不是直接沉到水底等等。
根据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影石也在不断拓展品类。2019年,影石推出了拇指相机GO系列,该产品的灵感同样来自刘靖康,他受到篮球竞技游戏的启发,想做一款可以夹在球员球衣上的迷你相机,以第一视角拍摄打球的现场视频。
如今,拇指相机GO系列已经成为影石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全景运动相机之后,GO系列开创了一个畅销的全新品类。因为其轻量化和便携性的特征,也正在受到宝妈群体、养宠家庭的喜爱,一部分父母把该相机夹在儿童的衣服上,沉浸式体验儿童视角的世界。
X系列全景运动相机和GO系列拇指相机,是目前影石的主力影像产品。过去的2024年,全景运动相机X系列销售额为29.2亿元,占影石总营收52.74%;拇指相机Go系列销售额超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16%。
从第一天就出海
影石作为行业新秀,脱颖而出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从成立第一天起,就选择出海。虽然刘靖康最早关于出海动机是出于恐惧,“因为国内市场太卷了”。
出海的另一重代价是,影石不得不面对美国运动相机鼻祖GoPro。GoPro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因冲浪时难以记录运动画面而萌生创业想法。GoPro的运动相机,主打便携、防水、防震设计,适用于极限运动与户外场景,覆盖全球100+国家和地区。
其实,影石在2016年发布的Insta360 Nano在CES大火后的一年里,很快又陷入增长瓶颈,在当时全景相机还没有太明确的使用场景。处于焦头烂额状态的刘靖康,偶然看到一个用户拿Nano拍摄滑雪的视频给了他灵感。
那时的Nano并不符合像GoPro这类运动相机的要求,甚至连基本的防水功能都没有。在跟用户沟通后,刘靖康发现虽然全景相机在各项配置中不如运动相机,但它的优势是,可以“先拍摄后取景”,拍摄者在运动过程中不用思考拍摄角度和画面构图。
随后的5年里,刘靖康通过聚焦全景相机,巧妙地避开了与GoPro的正面竞争,并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差异化品类。
通过差异化竞争,影石对GoPro完成了一次“换道超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影石在2018年首次成为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最大的品牌。不过,在运动相机领域,影石和GoPro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仍暂位列全球第二。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在影石迅猛增长的同时,GoPro营收业绩却持续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影石的营收为13.55亿元,同比增长40%;而同期GoPro的营收为约9.49亿元,且持续4年下滑。
谈起GoPro这位行业老大哥,刘靖康满怀感激。“GoPro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0到1。没有它,就没有这个市场,没有人证明冲浪场景中,有人愿意买一个相机记录他征服浪的瞬间,这非常重要。”刘靖康告诉《中国企业家》。
换道超车之后,影石也开始在运动相机市场正面出击。2023年11月,影石正式推出广角运动相机Ace系列。而GoPro主力产品Hero系列和大疆Action系列,同样定位该领域,这也意味着他们正式开始正面对垒。
刘靖康意识到,如今影石更重要的对手变成了同样位于深圳的大疆。而到了现阶段,影石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命题是,如果大疆也开始进入全景相机市场,影石该怎么办?
摄影:赵东山
在刘靖康看来,影像是一个开放世界的市场,就像游戏一样,评价标准是开放的,而非收敛的,比较难产生绝对同质化的竞争,每个游戏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独立的游戏规则、独立的体验,用户看重的是最终的拍摄效果,而非纯粹的参数性能。
“大疆进入全景相机这个市场就像游戏世界里面多了一个玩家,但是游戏是多样的,每个公司开发不一样的游戏,我们显然会面对一些重叠的特性,已有功能的竞争,但是这个非常依赖于两家公司怎么创造新的玩法或者新的体验。”刘靖康告诉《中国企业家》。
围绕影像,变深和拓宽自身能力
C端消费产品之外,2022年影石开始切入B端,推出视频会议相机。在此之前,影石曾推出专业级VR相机Insta360 Pro和Titan,支持最高11K 360°全景拍摄,可满足影视制作、新闻直播等专业需求。
刘靖康开始越来越多地被问到,影石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2019年,刘靖康去了一趟中国台湾和日本,调研走访各大百年企业,此次调研之后,刘靖康最大的心得是,那些抓住机会的公司,往往并非一张白纸,而是都有历史积累,且上一个周期的积累在当下有延续性。
在他看来,小米造车的成功,就有来自上个周期小米做手机、消费电子、IoT的积累,所以小米才能够成为那个时间节点上准备最充分的选手之一。对于影石而言,小米的启示是将自身的能力变深和拓宽。
在刘靖康看来,影石其实有非常清晰的边界,就是影像能力。
刘靖康给出选择影像做边界的三大理由:第一,市场足够大,大部分人都有影像需求;第二,影像需求非常分散,每个场景下需求不同,所以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需求多样性也导致了供给多样性,对创新的要求很高;第三,要做好影像,同样需要积累。
影像产品的特点是技术栈链条长,涉及机械结构、光学、软件、图片处理、AI等等。在影石创新内部,有3000多个员工,20多个一级部门,600多个不同的工种,已经变成一个超长协作链。
对于刘靖康而言,他也无法再像创业之初,沉浸在产品经理的角色中,他不得不开始向3000人公司的管理者转变。
对刘靖康而言,做产品和做管理太不一样了,前者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例,后者则是人。他开始学习如何激励每一个员工,而不是随便下一个KPI。他还花更多时间与员工沟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希望受到什么激励。他甚至开始关注自己作为管理者的一些行为细节,比如表扬要公开,批评要单独,等等。
关于未来,刘靖康有两个目标和决定:一是想做成一家在多维度都能产生创新实践的公司,不停给行业以启发;二是要做“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