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今天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信息接口 第1部分:用户管理模块接口》《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信息接口 第2部分:通用数据接口》等系列国家标准是北斗三号“短报文”领域制定发布的首批国家标准,标准实施一年以来,对我国北斗“短报文”通信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北斗“短报文”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独有的双向通信技术,允许用户在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地区通过卫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该技术融合定位与通信能力,单次可传输最多1000个汉字(北斗三号标准),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远洋渔业等领域。
从供给端看,首批北斗“短报文”国家标准为北斗卫星通信终端研发设计、测试验证提供了技术依据,降低了产品兼容性风险,保障了“短报文”通信可靠性,促进了行业产能提升。目前,我国规模以上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终端研发生产企业已达200多家,其中85%以上实施了“短报文”系列国家标准。
从应用端看,北斗“短报文”国家标准支撑着北斗系统在应急救援、远洋渔业等民用领域的规模化、通用化应用。实施相关标准以来,通信用户终端平均功耗降低40%,单次“短报文”通信容量提升30%,定位精度缩小至米级,超过30万艘渔船、300万辆商用车辆配备“短报文”通信终端设备。在国家标准引领下,“短报文”通信正从专业领域的高精度应用加速延伸到大众消费的智能穿戴,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