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新闻网
三四个工作人员监管上千家企业,如何确保企业隐患排查、应急演练、应急培训不走过场?
一旦突发环境事故,应急专家从哪儿找?应急物资从哪儿调?应急监测机构谁能最快到达现场?
应急预案编制,如何压实企业、技术编制单位、评审专家、备案单位各方责任,提高编制水平?……
这些曾让市生态环境局困扰的问题,早已轻松解决。2023年5月,该局在全省率先创建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将全市上千家企业纳入“一张网”。平台运行两年来,不断进行数据融合,实现了环境应急风险防控线上管理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指挥。
市生态环境局应急监测科工作人员利用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进行线 上检查。
风险防控:从线下排查到线上管理
“某公司4月份未开展月度环境隐患排查;某公司环境隐患排查项目不全面;某公司应急池未空置……”6月20日,市生态环境局应急监测科工作人员利用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正对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线上检查。
“传统的环境应急管理检查往往需要监管人员起早贪黑实地走访企业,每天也就检查三四家,不仅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市生态环境局应急监测科科长冯涛介绍,如今依托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
开展线上检查,监管人员只需在网络平台上轻点鼠标,即可查看企业上传的相关文件、图片和视频资料,这种无打扰、非现场监管方式让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高效。
如果只在线上监管,企业会不会走过场、“耍小心机”?
工作人员田旭民在应急管理排查结果中随机点开了一家企业上传信息,解释说:“你看这家企业,最近的隐患排查时间是6月2日10时,这是他们上传的危险化学品罐区围堰、应急池、雨水总排口等各节点排查照片,放大后可看到拍照时间、地点的水印信息。我们根据企业的打卡情况进行线上审核,对排查照片不清晰的打回,让企业重新排查。”
冯涛介绍,他们开发了电脑端和手机端两个版本,企业打卡上传各类信息需要通过手机端操作,可以有效避免企业把电脑存储的旧照片上传应付监管。
在检查过程中,应急监测科的工作人员会对企业上传的数据、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对于发现的问题,监管人员会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向企业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企业限期整改。
据统计,邯郸市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上线以来,市生态环境局每月对全市1600余家环境风险企业开展线上检查。这种创新的监管模式,不仅提高了环境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应急处置:从“一抹黑”到“一盘棋”
“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还着重解决了应急处置的难题。”跟随冯涛的步伐,记者来到指挥调度中心,一场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模拟随即展开。
“某化工企业发生气体泄漏,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只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应急相应系统随机启动,短短几秒钟,大屏幕上出现了事故企业的相关信息:风险物质详情、推荐的应急专家、应急物资数量、企业周围环境和重点保护对象……
在初步了解事故企业情况后,指挥平台视频连线了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及时征求了专家应急处置的意见建议。
“以前发生环境应急事故时,两眼一抹黑。了解情况、调配物资,都得现找人联系,很耗费时间。”冯涛说,现在通过指挥平台,可以迅速了解相关信息,全市“一盘棋”调度应急资源,实现远程指挥,大大提高了应急效率和处置水平。
“一盘棋”的调度,离不开平台的数字化建设。
两年来,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不断完善,汇集了信息报告、专家库、物资库、应急监测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危化运输应急处置等多项信息,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撑,实现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接报、指挥、调度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和全程数字化档案留存。
截至目前,邯郸市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有应急预案管理企业1637家,其中,较大风险级别企业98家、重大风险级别企业56家,应急救援队伍26支,应急专家89人,基本实现了环境应急“一张网”管理。
创新建设:从实地走访到数据帮忙
“数据帮了大忙,正是汇集了全市相关的环境应急信息,我们才能创新建设这样一个集风险源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处置指挥于一体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冯涛说。
据介绍,针对河流污染,指挥平台还开发了溯源功能,纳入平台管理的企业主要污染物在平台系统均有备案。监管部门可根据河流检测出的特征污染因子、河流流速等信息,在系统里倒查上游排放企业,按图索骥快速锁定可疑排放企业或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给污染处置提供决策支撑。
邯郸市环境应急管理指挥平台,让邯郸环境应急管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企业非现场无打扰监管,为环境应急智慧监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邯郸样板”。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杨溪/文 李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