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炜)6月30日,第十一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洲论坛”在巴黎举办。论坛强调,虽然国际秩序演变与贸易摩擦加剧给中法双边关系带来挑战,但只要秉持开放原则、深化相互理解、发挥互补优势,两国存在广阔合作空间。
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深刻变革、可持续需求增长、供应链格局重构等多重不确定性挑战下,企业需在新价值链崛起的当前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发展模式。中国与法国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双方产业如何在不确定时代实现可持续增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巴黎大区工商会联合主办、中欧DBA课程协办的2025第十一届中欧“欧洲论坛”正式举办,聚焦“不确定时代:开放重塑增长”主题,特邀中法两国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共同探讨以上关键议题。该论坛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DBA课程海外模块组成部分,33名来自中欧DBA在读学员参加了此次论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视频致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视频致辞。汪泓表示,在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开放”才能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性。时值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和欧洲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可为当前不确定性的时代注入更多的确定性。法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和欧洲的重要创新力量,中法两国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致力于加强全球治理合作。两国经贸合作已拓展至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尤其在医疗健康、大消费、能源和科技等领域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欧、中法之间的紧密合作,本身就是稳定之锚、机遇之源。
汪泓强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于2012年发起“欧洲论坛”,这是学院践行“致力中欧交流”战略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中国与欧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她表示:“诚挚希望大家在论坛上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寻方向。以开放拥抱机遇,用合作战胜挑战,一起谱写共同繁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