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日报
史钦琛(1913—1940),原名史序书,出生在成安县亦村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1934年夏天,史序书考入北平某中学上高中。从此,他改名为史钦琛,并于次年在校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底,中共中央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为了支持鲁西北的抗日斗争,巩固和发展鲁西北的抗日形势,成立了以李聚奎为司令员兼政委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坚持鲁西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史钦琛调鲁西区党委任组织科长。
1939年5月,史钦琛被调到筑先纵队,接替袁仲贤任筑先纵队政治部主任。史钦琛来到筑先纵队后,针对部队内部问题,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主力部队的支持下,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增强了战斗力。
1940年5月,史钦琛被任命为一二九师新八旅二十二团政治委员。不久,新八旅主力西渡卫河,到冀南三分区活动,二十二团继续在鲁西北坚持抗战。
1940年6月,敌人纠集步兵、骑兵、炮兵8000余人,配备坦克10余辆,对鲁西北地区进行疯狂“扫荡”。这时,史钦琛带领二十二团二营指战员在莘县西部耿楼一带坚持反“扫荡”斗争。
6月25日拂晓,史钦琛带领部队到达耿楼。当部队正准备修筑工事,敌人突然从南面向耿楼奔袭过来。待哨兵发觉时,敌人已从村东、村西两面将耿楼包围,并用火力封锁了村北面,情况紧急,史钦琛沉着指挥部队应战。在他的带领下,全体指战员毫不畏惧,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由于敌众我寡,史钦琛带领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院落战。最后,史钦琛陷人敌人的重重包围,不幸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年仅27岁。
史钦琛牺牲后,与在耿楼遭遇战中牺牲的127名指战员一起,被安葬在耿楼东头大庙后墓地。1956年,史钦琛的遗骨迁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谢海华)
(摘自《邯郸抗战英烈传》)
上一篇:为一线职工“送清凉”
下一篇:美越贸易协议令人宽慰 但细节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