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吴梦杰
本报讯 “看这幅画中,河埠头的青石板都是我小时候光脚跑过的。”日前,在位于秀洲区新塍镇的程宝泓艺术馆内,程宝泓拿着放大镜,给一群小学生讲解画作里的故乡细节。
自6月29日开馆以来,这座由粮仓改建的艺术空间,让千年古镇的文化基因在宣纸上重焕生机。程宝泓艺术馆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将成为新塍人感受艺术、回味乡愁的文化客厅。
程宝泓是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师从潘天寿、陆维钊、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著名书画家。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程宝泓创作的写意人物画在“形”与“意”之间寻找艺术真谛。他的画作就如他的家乡一样,晕染着淡淡的水雾,浸透着儒雅的气息,迎面而来,给人如沐春风的清新之感。
“故乡的炊烟是我最深的创作源泉。”出生于新塍镇的程宝泓说。为回报家乡,他将个人艺术馆落户于新塍镇蓬莱公园西北侧粮仓建筑群。程宝泓艺术馆的设立不仅是对程宝泓艺术生涯的集中展示,也是秀洲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推开粮仓结实的木门,步入这座由沧桑粮仓蝶变而来的艺术空间,厚重的历史感与水墨丹青的文化气息奇妙共生,展厅内原有的拱顶结构与展柜形成奇妙碰撞。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无声诉说着艺术家对江南古镇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为水墨江南的千年传承注入了崭新的时代载体。
展馆内,入选《中国当代美术作品集》的代表性作品《外婆和我》前围满了拍照的游客——斑驳的土墙背景前,程宝泓用淡墨勾勒出他的女儿和外婆一起扇蒲扇、吃西瓜、乘风凉的场景,一轮淡淡的明月映照在两人身上,作品传达出了浓浓的祖孙之情。“我们特意保留了粮仓的原生肌理,让每幅画都像是从历史里生长出来的。”策展人指着屋顶两侧的拱形梁柱说,改造时特意保留了粮仓的标语痕迹,与程宝泓的画作形成时空呼应。
程宝泓艺术馆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将成为新塍人感受艺术、回味乡愁的文化客厅。程宝泓艺术馆的落子,也让新塍镇形成多馆的文化布局:北侧穆益林帛画艺术馆以汉代帛画技艺为核心,通过捣练、染色等活态传承展现非遗魅力;南侧程宝泓艺术馆则以当代水墨为媒介,展现浙江画派笔墨意趣中浓浓的人文书卷气息。
从运河水乡到艺术小镇,新塍镇正以“艺术基因重组”的方式,书写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新可能——当夕阳为粮仓玻璃幕墙镀上金边,河面倒影里的水墨画卷与现实中的古镇轮廓渐渐重叠,这幅由艺术与历史共同绘制的图景将成为江南文化振兴的生动注脚。
“这种差异化定位催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江南古镇同质化发展的当下,新塍古镇在艺术实践上以艺术家个体记忆为切入点,通过建筑再生、多馆联动、社群参与的三重路径,让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传承。“希望市民和游客在此驻足品鉴,既能触摸到粮仓砖瓦间流淌的岁月温度,又能从水墨意境中感知古镇文化的生生不息。”
下一篇:拥抱谢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