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徐瑞雅
把上小学的孙女送到学校后,镇中社区居民陆玉英并不急着回家,而是轻车熟路地来到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姐妹们一起拉拉家常,活动活动。
高新区(塘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用即将满一年。这个颜值高、设施全、服务优的功能载体,拥有日间照料、老年康复、老年文体、老年助餐等12项养老服务功能,位置还靠近镇中心,可以辐射周边8个村(社区)的群众。
高新区(塘桥镇)镇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弛说,中心运营以来,就成了老年人的“宝藏”去处,每天有近200位老人来到这里休闲娱乐,甚至有老人几乎每天都来打卡。
一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是高新区(塘桥镇)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区镇用实际行动加码百姓幸福的生动写照。一直以来,高新区(塘桥镇)把文明创建和改善民生福祉结合起来,秉承创建利民、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理念,从群众需求出发,瞄准大家关心的教育、养老、住房等具体问题,用文明创建工作的提质增效,换来群众生活的更加幸福。
群众关注什么?碰到了哪些问题?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区镇都会开展“海棠解忧·民生面对面”,周三在村组活动。党员干部走进基层,当面听民意、记诉求,现场能够解决的绝不拖延,一时难以解决的再想办法破解。
类似的做法,还有东渡好市系列活动、“文明365”小区文明实践服务日等。借助这些活动,高新区(塘桥镇)一方面摆出便民服务摊位,一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努力把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一老一小”,是区镇服务的重点群体。先看“一老”。对老年人来说,每一个生活细节的缺失,都可能带来麻烦,比如卫生间没有扶手,蹲厕后起身困难;洗澡间没有防滑垫,地面湿滑容易摔倒。
从2020年起,高新区(塘桥镇)采取“一户一策”的思路,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具配备到位等5个方面,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完成改造842户。
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享受上门送餐服务。将原有阵地提档升级后,花园村有了“花满园”幸福餐厅,可以提供堂食和送餐服务。目前,“花满园”幸福餐厅每天午餐供应量近300份,通过与美团外卖合作,其中约70份为送餐上门。
再看“一小”。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两年,高新区(塘桥镇)的校园有了不少新变化:教室更明亮了,塑胶跑道上新了,厕所也升级了,这意味着,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妙桥小学建造于2004年,20多年过去了,很多设施设备老旧损坏,尤其是窗户,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妙桥小学校长卢仲飞说,自打换上双层钢化玻璃窗后,不仅安全,采光、隔音效果也更好。
在高新区(塘桥镇),青少年还有一个可爱的昵称“小塘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组织开展青少年围棋公开赛、“千人围棋赛”等活动;组建“塘果小当家”志愿服务队,开展活动近百场;推出“心旅启航慧聚成长”系列课程,覆盖学生2500余人次;创办“企业家庭(夜)课堂”,将亲子教育送进企业……
守护每一颗“小塘果”,塘桥镇通过制度创新、组织协同、阵地拓展、人才培育四大举措,构建起“校家社”三位一体、全链条覆盖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全国县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