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脚牛肉。图据乐山文旅
甜皮鸭 图据乐山文旅
乐山钵钵鸡。图据乐山市融媒体中心
□刘叶
乐山,古称嘉州,乃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江交汇之地。巍巍大佛,矗立千年,闻名遐迩;今日乐山,更有钵钵鸡、甜皮鸭等美食香飘万里,其声名大有与大佛比肩的势头。
这座美味之城,不仅吸引着周末前往打卡的游客,更引得短剧《我的归途有风》闻香而来,创下破亿流量的佳绩。剧中那一碟碟皮蛋、一盘盘回锅肉、一片片灯影牛肉,无不令人食指大动。当影视镜头对准乐山,总绕不开这一道道诱人美味。
乐山美食频频现身影视剧
“正宗的回锅肉,要经过三煮、三浸、刮。”在热播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中,这道承载着川菜灵魂的美食,成为荧屏上的第一道“主角”。
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创作方向,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地方纷纷与短剧共创,以精品佳作展现地方特色,反哺文旅发展。2024年推出的《我的归途有风》,就以四川非遗美食为纽带,用慢节奏的生活画卷和色、香、味 俱 全 的 百 年 技艺,治愈了无数归乡游子。剧中,北漂青年许有风与川菜传承人谢归途在乐山相遇,被一道道美食抚慰心灵,该剧播出后迅速斩获近2亿播放量。
如果说《我的归途有风》是将青春奋斗与纯粹爱情融入美食故事,那么今年6月上线的《嘉州“票”流记》则直接把乐山美食“端”到了观众面前:乐山美食代言人选拔在即,甜皮鸭、钵钵鸡、跷脚牛肉、豆腐脑、油炸串串五家代表各显神通,誓将食客的选票收入囊中。在这场“美食竞选”中,不仅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站上C位,乐山的山水之美和当地人的幽默豁达也随着剧情一一展现。
甜皮鸭与油炸串串人气爆棚
作为上河帮川菜的发源地,被江水环抱的乐山孕育出了与传统川菜不同的甜辣口味,其美食代表当属甜皮鸭。
起源于乐山市夹江县木城古镇的甜皮鸭,祖上为清朝御膳“油烫鸭”。经过百年发展,2021年,“乐山甜皮鸭制作技艺”被列入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道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卤鸭儿”的美食,不仅在短剧中频频亮相,电视剧《生活在别处的我》里女主一句“乐山满大街的甜皮鸭”,更是直接道出了它在乐山的江湖地位。目前,乐山市线上线下共有甜皮鸭销售门店约2000家,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只。
如果说甜皮鸭是乐山美食的顶流,那么因艺人王鹤棣父亲经营而被戏称为“半只脚在娱乐圈”的乐山油炸串串,同样堪称网红。
油炸串串的来历要朴素得多。据传20世纪后期,一位药厂职工在厂区周围摆摊炸串,后引入餐饮市场,随着旅游业发展逐渐走出乐山。如今在张公桥美食街、上中顺特色街区等地,既有冲着艺人名号而来的游客,也有单纯品尝美味的“好吃嘴”。从油锅中翻滚而出的串串,裹着辣椒面和孜然,折射出乐山人热辣滚烫的生活态度。
无数人为吃奔赴这座城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这是文人界最知名的美食鉴赏家苏东坡对乐山闲适生活的感叹。
乐山有着2400多年建城史,三江交汇、水运发达,自古商贾云集,走南闯北的人们在此交换资源和味蕾喜好。乐山的美食,向来不是独乐乐。卤鸭来到乐山,被刷上一层蜜,北方烤鸭的酥脆与川味甜辣结合,一道甜皮鸭就此出炉;百类食材被竹签串起,融进一锅,考究汤底配上香辣红油,“一元一串的钵钵鸡”爽辣上桌;码头挑夫跷脚而食的药膳汤,成了飘香街头的跷脚牛肉;豆腐脑配上各类肉食、馓子,咸甜之分不再重要……
乐山的好滋味,让无数人“为吃奔赴一座城”:2024年乐山餐饮收入111.8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300亿元。每逢节假日,张公桥、嘉兴路等美食街区人声鼎沸,游客们手中小碗装着各类美味佳肴,网上的乐山游玩攻略甚至高频出现“带好健胃消食片”的提醒。
目前,乐山全市44项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资源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6道乐山美食入选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名录”。“吃”已经成为乐山最鲜活的文化符号,构建起以美食为主导的文旅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乐山美食频频出现在影视作品的“餐桌”上,自然水到渠成。
据“天府新视界”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党旗红耀非遗韵 河湟古调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