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展示“北京大视听”最新成果,举办网络综艺创作主题研讨
“追光计划”成果亮相,发布80部精品力作
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现场。
“重建在场性:人文综艺的社会观察与价值表达”圆桌对话现场。
新京报讯 (记者 刘玮)7月2日,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大会的重要环节,开幕式上的一系列重磅发布,集中展示了“北京大视听”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布局,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微短剧大赛239部精品入围复赛
微短剧作为当下最具成长性的力量,其提质升级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的阶段性成果发布尤为瞩目。评委们一致认为,微短剧正迎来“文学性和戏剧性的回归”,并期待大赛能在精品化、叙事模式和“人机共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据了解,本次大赛立足北京、面向国际,设置了“绘时代盛景”“传中华文化”等十二大主题赛道,共征集作品1070部,经过初评,已有包括138部“好作品”和101部“好故事”在内的239部精品项目成功入围复赛,展现出全社会参与的创作生态和多元化的创作图谱。
现场发布的“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片单共集结80部精品力作,分为“传薪火长赓”“见文明长河”“品烟火长情”“赴山水长卷”“执正义长锋”“赏多元长韵”六大篇章,涵盖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网络综艺等多种类型。其中,“传薪火长赓”篇章包括《寻找李顺章》《怒刺》等作品,“见文明长河”篇章包括《资治通鉴》《中华史记》等,“品烟火长情”篇章则有《你一定要幸福呀》《种地吧3》等。片单发布后,大会还为《马背摇篮》《信仰的足迹——北京红色记忆》等12部重点网络视听文艺作品举行了集中推介仪式,主创代表郭靖宇、侯京健、李东学等上台分享了创作心得。
业内人士共谋网络综艺节目发展
开幕当天(2日)下午举办了网络综艺创作主题研讨。本次研讨以“‘综’观万象,‘艺’启未来”为主题,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网络视听平台代表、节目制作人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谋网络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
网络综艺,正在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更以其贴近时代、紧跟潮流的内容创作,成为反映社会风貌、引领文化潮流的重要载体。当前,网络综艺正经历从“流量追逐”到“价值深耕”的转型。大小屏共生、横竖屏融合的生态变迁,正推动内容创作进入多元阶段。主持人张越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自媒体的实践思考。她追问,创作的“意义”所在,在她看来,要从透过现象的本质里、个体背后的群体里、当下之后的历史里、感性背后的理性里构建节目价值。
在“重建在场性:人文综艺的社会观察与价值表达”圆桌对话上,央华戏剧艺术总监、导演、编剧王可然表示,“体验”是创作的内核,“传播”是创作的关键,依托跨媒介的艺术探索,戏剧与综艺将携手迸发别样精彩。深圳星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令狐列关注综艺的文化价值,在他看来,创作者要甘做文化的“矿工”与“导游”,在“流量”和“留量”中搭建起文化生态。虎鲸文娱集团优酷人文总经理王晓楠表示,“破题”是综艺节目创作的关键所在,要深挖、深扎,找到底层逻辑和叙事支点。纪录片、综艺节目制作人、导演赵琦认为,要找到综艺节目投射的内在意义,为观众带来瞬间的美好与意义。逆光映像CEO、总导演乔岩表示,技术是手段、创作是灵魂,当创作化为记录理想的媒介,我们终将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