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正通过技术革新与战略布局多维赋能产业升级。
7月2日至5日,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期间,“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交流体验区”同步亮相,银柿财经走进多家展台了解到,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趋势下,企业正通过技术革新与战略布局多维赋能产业升级。
从安全内生到场景创新,从空间重构到算力突破,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多维并进的发展格局。随着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如何打通技术链、数据链、应用链的协同壁垒,将成为决定城市数字化发展质量的关键命题。
从安全筑基到算力赋能:多维度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特征。奇安信-U(688561.SH)网络安全专家井俊丰介绍,为夯实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安全底座,奇安信过去五年创新推出内生安全框架,主张将网络安全能力深度融入数字化建设全周期。该框架通过解构物理层、虚拟化层、业务层和安全措施层,构建起信息化与安全能力全景融合的防御体系,为政企机构打造出整体性、系统性的网络安全“免疫系统”。这一实践印证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安全即基础设施”的核心逻辑。
在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智慧城市运营商正加速拓展应用场景。首都信息(01075.HK)品牌管理部总经理乔博详细解读了公司“一核、两台、四域”创新战略: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核心驱动,通过“云网平台+数智平台”双轮驱动夯实技术底座,进而向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健康、智慧企业四大领域延伸。这种“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既发挥传统技术优势,又引入前沿数字技术,为政府数字化治理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切实推动北京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目标迈进。
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城市升级正催生新型基础设施需求。海开智慧市场发展部负责人尹龙飞展示的城市更新系统,通过“全区域一张图”实现空间数据与业务流深度融合。制作各项目的地块地图,标识地块、构筑物、房屋红线信息,支持平面地图、三维虚拟地图及所有数据与图块的关联,实现数据实时连接,并在地图指挥系统中调取数据并形成查询、汇总统计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更加直观的图形和数据信息,实现图数一体化、管控一体化。系统涵盖了从测绘评估、信息收集、基础数据建档、安置补偿政策发布、在线签约选房、多业务流程动态管理、现场作战指挥中心等多个模块,致力于提升了传统业务工作效率,现已成功运用于海淀区城市更新某具体项目。
而所有智慧化场景的落地,都离不开底层算力的强劲支撑。大会现场,摩尔线程展出了多款可为工业场景提供强大算力的智算产品及工业化解决方案,包括MTT S4000大模型智算加速卡、MTT X300高性能专业显卡、MCCX D800 AI大模型训推一体机,以及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的E300人工智能计算模组、工业大模型、工艺智能体等。摩尔线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云端、边缘到终端的全场景算力需求,为工业制造提供高效、安全且可扩展的算力支持,助力实现从零件制造、工艺装配到设备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转型。
数字经济双轮驱动:技术赋能与安全保障的协同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度,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9%、2.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1.5%、13.2%。
在此背景下,摩尔线程相关负责人表示,摩尔线程以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向全球提供加速计算的基础设施和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强大的AI计算支持。未来,摩尔线程将继续发挥全功能GPU优势,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共创数字经济新范式,以强劲算力支撑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技术普惠与安全隐患犹如数字经济发展的双刃剑。一方面,随着大语言模型(LLMs)的快速发展,开源工具(如 Ollama、LM Studio、vllm等)极大降低了本地部署AI的门槛。这些工具允许用户在个人设备上运行Llama、Mistral等模型,避免了云端服务的隐私风险。另一方面,开源生态的开放性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恶意模型注入、依赖库漏洞和API滥用等问题。
面对这一挑战,井俊丰提到,奇安信提出“安全阵地-运营中心-管控中心”三层防护体系。在安全阵地层,通过安全组件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耦合,解决传统建设中“设备堆砌但能力割裂”的问题;在运营中心层,基于AI驱动的安全运营平台(SOP),实现全网安全数据集中分析、威胁自动研判与处置闭环,支持十万级终端规模场景下的实时监测与自动化响应;在管控中心层,构建安全绩效指标体系(SPI)与应急指挥中枢,满足管理层对业务连续性保障、合规达标等核心诉求,形成“技术-管理-决策”的闭环管控机制。
从产业数据到技术实践,从安全挑战到政策目标,数字中国的建设脉络正逐渐清晰。《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显示,到2025年底,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领域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