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在青藏高原凛冽的风中,海拔4702米的安多站静静伫立,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火车站,这里氧气稀薄,环境严酷,曾被称作“生命禁区”。然而,正是这座车站,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藏北牧民的生活希望,承载着铁路工人的使命担当,记录着现代文明向高原延伸的足迹。安多站的故事,是关于坚守、发展与生命韧性的深刻诠释。
平凡的岗位上有不平凡的坚守。值班站长、客运员、售票员,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接受健康询问,他们的身体时刻在与稀薄的氧气抗争。信号工陈国翔和他的工友们,需要趴在冰冷的钢轨上检修道岔,每一次起身都可能伴随强烈的眩晕。通信工常兆懂在雷雨季节24小时待命,只为守护沿线17个基站的通信生命线……日复一日的坚守,是“老西藏精神”在新时代铁路线上的延续。每一次安全的发车信号,每一次清晰的通信联络,都是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用奉献和汗水默默守护着高原天路的畅通与旅人的安全。
安多站是撬动藏北高原发展的一个支点。千百年来,唐古拉山脉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将安多与外界隔绝。铁路的贯通,终结了西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不通火车省级行政区的历史。铁路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牧民可以便捷地前往拉萨过冬,学子得以走出高原求学,物资与人员开始双向流动。当海拔4702米的县城里出现手机专卖店、火锅店、咖啡厅时,这不仅是商业形态的丰富,更是一条强劲的动脉激活高原的发展动能,让现代生活方式与高原传统在交融中焕发新的生机。
安多站是鲜活生动的“高原会客厅”。南来北往的旅人汇聚于此,碰撞出独特的人文图景:自驾遇困转乘火车的游客、难耐高原反应折返的务工者、怀揣憧憬外出求学经商的当地居民……每一次列车的抵达与启程,都交织着离别与重逢、欢笑与泪水。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此短暂相遇,文化与情感在此自然交融。这座小小的车站,无声地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安多站的故事,是平凡人在“生命禁区”的坚守,是铁路带给藏北高原的切实改变。安多站默默矗立,它是精神的坐标,是发展的动脉,是守望相助的驿站,诉说着人类意志的坚韧与时代前行的力量。(边欣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