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临床工作。擅长治疗:乳腺癌、妇科肿瘤、肺癌、胃肠癌等疾病,以及术后、放疗、化疗后调理。
“曾有一位患者确诊了高危型乳腺癌,没有内分泌治疗机会并出现了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放化疗结合中医药治疗,目前患者状态依旧良好。”徐咏梅讲述道。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深,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导致癌症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医学进步带来新理念,近年来,肿瘤慢病化管理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实现与肿瘤长期共存。其中,中医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针对不同阶段的抗肿瘤为患者提供帮助。
中医讲究“扶正祛邪”。徐咏梅介绍,在抗肿瘤方面,中医药可通过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功用的方剂,实现“低剂量、长时间”帮助人体扶助正气,调节免疫功能,调动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在中西医结合方面,中医药则能够为患者保驾护航,让治疗更加顺利,并帮助患者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术后调理、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等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患者在经历肿瘤切除手术后,机体会出现损伤,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中医药可以做有针对性的调理,从而改善症状、增强功能。对于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产生的副作用,中医药可通过调理达到减轻副作用的目的,如针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常会出现潮热、多汗、失眠等副作用,中医药能够帮助患者尽可能减轻这些症状。
癌症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止痛药来减轻疼痛。三阶梯止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癌症疼痛提出的分级治疗方案,旨在通过阶梯式用药实现安全有效的疼痛管理。但随着药物强度的增加,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中医药可以通过温和不伤机体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徐咏梅表示,定期复查、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良好心态是肿瘤康复的“五驾马车”。无论对于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已完成治疗的患者,还是处于癌前病变观察期的患者,做到以上五点都非常重要。中医药擅于根据患者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处方,患者可每1-2个月进行复诊,调整处方的同时做好肿瘤的慢病化管理。 本报记者 汪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