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 五年破壁?
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科学家们乐观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GI)或在5年内突破。实现AGI需融合三大智能浪潮:处理信息的生成式AI、操控物理世界的机器人技术,以及探索生命奥秘的AI for Science和脑机接口。目前产业焦点仍集中在信息智能层面——处理文字、图像、视频的能力。张亚勤院士认为,这类技术有望5年内通过新版图灵测试,达到“类人”水平,如ChatGPT已展现对话智能,但自然图像/视频生成还需4-5年沉淀。
然而,AGI发展面临核心挑战:大语言模型存在“边界认知缺失”,导致混淆已知与未知,产生“幻觉”(虚构信息)。虽然幻觉率大幅下降,新型模型的问题引发新担忧。关键在于场景化应对:艺术创作需保留幻觉激发创意,而信息检索、自动驾驶等则必须100%精准。
张亚勤院士视AI for Science为颠覆科研的关键力量,其创立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将其列为核心课题。团队正打造跨学科基础模型,整合海量科研数据(包括AlphaFold2解析的蛋白质结构),通过百亿参数训练赋能新药研发、分子筛选等多任务。
当前超90%人类疾病缺乏有效药物,主因是已知蛋白质结构不足10%。AI能革命性缩小药物筛选范围:从传统数十亿分子库精准聚焦至数百万高潜力候选者,极大提升效率。专家杨燕青指出,AI的高维搜索能力恰好弥补人类思维局限。更引人瞩目的是跨界探索——张亚勤与丘成桐教授公开设下赌约:5年内AI或证明黎曼猜想等难题,10年内甚至可能创造全新数学公式。
应用上,AIR创建了全球首个虚拟医院:42名AI医生与百万虚拟病人在数字环境中互动进化。通过多智能体学习,系统诊断能力以百倍速提升——两天积累的诊疗经验相当于三甲医院数年,准确率高达96%(远超普通医院60-70%)。张亚勤强调:“AI是医生的超级助手,而非替代者”,核心价值在于加速医疗知识进化。
人形机器人是AI物理智能的突破方向,张亚勤预言“十年后全球机器人数量将超越人类”。其技术核心在于多模态VLA模型(视觉-语言-行动),但落地面临巨大挑战:需融合材料、电子、控制等多学科技术,实现类人肢体协作与互动,难度远超自动驾驶。当前产业仍处展示阶段,真正进入家庭还需5-10年。
对于未来竞争格局,张亚勤强调中国将主导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依托三大不可复制优势:全产业链基础——全球最完整供应链与制造能力;年轻工程人才红利——规模化实战型技术队伍;统一超大市场——14亿人口提供快速迭代场景,政策标准高度协同。
相较欧洲市场分散、东南亚体量不足,中国特有的“市场-制造-人才”黄金三角,将推动其在机器人时代复制移动互联网的成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