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律哨兵”到“招商尖兵”:一位纪检干部的跨界突围记
2025年07月03日 08:43:05来源:四川新闻网
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纪检监察干部不仅是纪律的守护者,更能成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2024年11月至2025年5月,温江区纪委监委程楠同志赴该区和盛镇开展顶岗锻炼,以“跨界”姿态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在一线实践中探索出监督与发展同频共振的新路径。
“协议里的百万学问”:在严谨细致中锤炼专业本领
2024年11月,温江区纪委监委干部程楠初到和盛镇经济发展办顶岗锻炼,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让这位纪检“老兵”倍感压力——起草一份投资额高达五千万元的投资协议。“协议里一个字值百万,写错可能赔上财政家底。”同事的叮嘱让她意识到,经济发展工作同样需要纪检监察干部的严谨作风。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程楠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30余部政策法规,每一本都贴满五色标签。她反复研究15份成功案例,总结出“项目概况+投资进度+权利义务+违约责任+退出机制”的核心框架,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在描述乙方承诺时,必须加上“自愿”二字,这一字之差就关系到是否符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那段时间,我经常与同事工作到深夜,为了投资协议的规范严谨。”程楠回忆道,“每份协议都要经过5轮以上的修改,有时为了一个条款的表述,要查阅大量案例。”2025年1月3日,当看到企业负责人在全区招商大会上郑重签下协议时,她深刻体会到这份文书不仅是法律凭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契约基石”。
在项目审核中,程楠还将纪检监察工作的风险防控思维有机融入其中,总结出“三核四查两重点”工作法:核验营业执照、法人身份、印章备案;审查涉诉情况、审计报告、经营场所、商业信誉;紧盯注册地分离、认缴资本实缴情况。这套方法后来被镇里沿用为“程氏审核法”,成为防范招商风险的重要工具。
“文创赛道的破局者”:在创新实践中展现担当作为
产业结构如何优化?空间分布如何调整?土地利用率如何提升?目前制约和盛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难题摆在面前。程楠跟随镇领导调研时发现,盲目跟风只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必须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经过深入调研,在镇领导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制定提出“影视+音乐”双轮驱动战略。为了促进引进盛河影视产业园项目,她跟随镇领导与影视协会进行了多轮洽谈。“记得有一次,为了等一位重要客商,我们在现场从下午等到晚上十点。”程楠说,“但正是这种诚意打动了对方。”
项目落地后,程楠又和同事化身“项目贴身管家”,每周至少到现场督导两次。她的工作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个节点的进度:“1月完成土地平整,5月主体封顶,6月设备安装……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这是从纪委办案中学到的方法。”程楠笑着说。
与此同时,玫瑰园“腾笼换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程楠先后12次参与与活动承办方洽谈,6次向区文体旅局专题汇报。今年“五一”期间,“失重乐园&大话三国”音乐嘉年华成功举办,单日吸引游客2.3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45%。
“程楠同志把纪委的‘问题导向’思维用在产业规划上,帮我们避开了同质化陷阱。”和盛镇党委书记许开波评价说,“她不是简单地招商引资,而是通过深度参与,助力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监督护航的践行者”:在服务发展中彰显纪检本色
“程老师,协调会我没参加,能否尽快整理要点并帮我们修改PPT?”深夜11点,温江区纪委监委干部程楠的手机弹出弱水科技项目负责人的求助信息。此时正在广州出差的她,立即打开电脑开始工作。“企业的事耽误不得”,凌晨2点,一份32页的企业项目汇报PPT发送到了企业项目负责人手里,这是程楠顶岗锻炼和盛镇期间服务企业的日常缩影。
作为温江区纪委监委选派到和盛镇顶岗锻炼的干部,程楠将纪检监察干部的严谨作风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四度”标准:响应有速度、服务有温度、工作有精度、担当有力度。她建立的12个企业微信群永远置顶,被在和盛的企业家们笑称为“永不打烊的服务热线”。
弱水科技声学研发总部项目落地过程中,程楠的角色多次转换:当企业面临用地审批难题时,她是“协调员”,三天内跑完5个部门;当电力配套遇阻时,她化身“督办员”,助力建立问题清单销号制度;当需要向区委汇报时,她又成为“设计师”,和企业共同熬通宵制作修改完善项目汇报PPT,获得区委常委“真干事,真支持”的肯定。
“非常感谢程老师,真的!”弱水科技创始人龙宇感慨,“我们一起沟通了无数次,程老师帮我们厘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这样的服务效率,源于程楠自己总结的“三同步”工作法:同步收集问题、同步分解任务、同步跟踪督办。
“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企业感受最直接。”程楠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的工作笔记上记满了企业诉求:南美园艺的用电扩容、中医大泰康的用工短缺、弗瑞乔的审批提速……每个问题后面都标注着解决进度。顶岗锻炼期间,她参与协调解决了23个难题。
“纪检监察干部既要会监督,也要懂服务”。半年来,程楠走访企业35次,参加会议研讨26次,推动7个项目落地。以工作践行着那句话,“监督者更要成为建设者。”
如今,重返纪检监察岗位的程楠,正将基层淬炼的实践智慧内化为监督执纪的专业内核——那些在招商一线打磨的风险防控思维、在项目攻坚中凝练的问题破解路径、在服务企业时厚植的发展大局意识,正转化为精准监督的“方法论”与护航发展的“能量源”。
这印证着一个深刻逻辑:当纪检监察工作以“建设者”姿态嵌入发展肌理,以“同频者”站位融入时代进程,必能在守正创新中释放监督执纪的最大效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为澎湃的纪律动能。
(成都市温江区纪委监委 供稿)
编辑: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