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大讯飞一直处于困境之中。一是被AI同传和诈骗折腾。现在舆论已经开始质疑讯飞打着AI的旗号投资房地产。这家被称为“人工智能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正在经历近20年创业历史中的又一场信任危机。自今年年初以来,科大讯飞的股价已经下跌了40%以上。
搭上AI快车
去年的这个时候,科大讯飞正在庆祝它18岁的成人礼。那时,刘庆峰刚刚读完一本名叫《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的书。回答同样的问题,如果科大讯飞沦陷了,会是什么原因?刘庆峰说了两点。首先是盲目扩张,激进扩张。二是失去创新能力。
刘庆峰认为,如果企业不能清楚地判断自己在技术领域的实力有多大,盲目发展和扩张,可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同样,如果一个企业失去了创新能力和不断探索源技术的勇气,这样的公司就没有未来。
这两个风险都是讯飞最近面临的。刘庆峰不得不自己面对。在过去的几年里,凭借着精明的经营策略,乘坐AI快车的科大讯飞,是国内AI企业的领头羊,初创企业的目标,也是外资公司竭力合作的伙伴。最近,科大讯飞成为地方政府吸引高科技投资的热点。拥有“智慧城市”、“智能互动”等诸多概念的讯飞,与各大地产开发商的距离越来越近。
刘庆峰曾公开表示:“任何一家公司,看到一个短期的概念,做出一个短期的快速消费品,用人工智能的概念包装快速消费品,或者用人工智能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泛概念,基本上都很难生存。”
但从外界来看,科大讯飞很难摆脱这个“概念包装”的问题。上市10年后,科大讯飞市值一度增长20倍,可与中国BAT、谷歌、亚马逊、美国脸书相媲美,但始终存在疑问。批评人士认为,科大讯飞获得了大量政府补贴,并利用政府的教育资源到处圈地。
以AI之名疯狂拿地
“在成功上市之后,科大讯飞现在正在经历转型,他们的目标听起来仍然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剥去它的研究外壳,科大讯飞的本质就暴露出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知情人告诉笔者。他建议科大讯飞通过其广泛的联系网络将房地产业务扩展到全国各地。
拥有语音技术的科大讯飞似乎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关键,在当地招商过程中非常受欢迎。去年,科大讯飞与武汉市政府签署协议,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设立一个占地100多亩的巨型R&D中心总部,长期计划将同时容纳1万多人工作。据悉,科大讯飞将投资50亿元在光谷设立全资子公司。
据统计,科大讯飞以R&D的名义,在津、杭、广、武等城市收购了大量土地。为了赢得这些项目,科大讯飞设立了许多分公司和子公司。
font-size:15px;">今年4月,科大讯飞浙江总部大楼在浙江萧山信息港小镇启用,浙江讯飞智能作为科大讯飞的全资子公司,正式在信息港小镇挂牌。第一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今年7月,杭州市规划网挂出《萧山城区市北西单元03-04地块选址论证暨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报告》公示,将该地块用地性质从科研用地调整为创新型产业用地。
第一财经记者还在科大讯飞上市公司公告中查阅到,2015年,科大讯飞全资子公司广州科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了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土地出让的琶洲电商总部A区AH040249地块,成交价格约3.28亿元,与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网站上挂牌的出让起始价格一致。
今年4月,第一财经记者还出席了一场科大讯飞和中国金茂举行的一场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中国金茂高级副总裁陶天海当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科大讯飞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产业升级达成战略合作,符合金茂大健康、大科技、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科大讯飞的优势在于能够赋能传统企业,比如房地产企业,让他们升级成为新型的传统行业。”
政府采购贡献主要营收
科大讯飞从出生就带着强烈的政府色彩。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浸淫较深的是运营商、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和政府等B端的领域。
刘庆峰曾自己强调科大讯飞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优势。他说道:“比如教育,科大讯飞就是通过普通话和英语口语考试进入这一领域,并获得独家技术供应商的地位;再比如医疗,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为安徽省立医院的病例进行数据分析。”科大讯飞还设定了围绕讯飞能够形成十万以上成功创业者生态的目标。
而在面对消费者的C端核心互联网产品及服务方面的营收,仅占到科大讯飞去年营收的不到12%。一位接近科大讯飞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确实很强大,但如果无法直接进入消费者,这种技术并不能给它带来快速的盈利。所以科大讯飞近几年来开始积极向消费端转型,希望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圈,与BAT和小米这样的公司竞争。”
他还表示,要具有真正的竞争力,未来科大讯飞的出路是面向消费市场,而不是政府。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的能力的公司,科大讯飞需要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向广大用户提供服务。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短期的利润,但最终还是要看研发技术能否带来好的产品。
上一篇:金融宣教守护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