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蓉蓉 通讯员王凯忠 温邱娜)“从监控视频对比可以看出,两名被告人系本案直接实施者,涉嫌故意杀人罪,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近日,由山东省聊城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故意杀人案开庭审理,该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20名青年干警现场观摩了这次庭审。
出庭支持公诉的是聊城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全国侦查监督业务标兵徐宜亮。这位有近20年办案经验的检察官不仅是该院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的“主心骨”,也是青年干警成长路上的“领头雁”。
庭审中,证据链条严丝合缝,徐宜亮的论述精准犀利。当关键监控视频画面在大屏幕上当庭播放时,无可辩驳的事实让原本拒不配合的被告人低下了头……庭审结束已近中午,观摩人员趁热打铁开展庭审交流,向徐宜亮请教。
“如何才能在庭审上做到如此游刃有余呢?”面对青年干警的提问,徐宜亮坦言,庭上的从容源自台下的功夫。“庭上呈现的证据是我一帧帧反复查看海量视频证据后整理出来的。”为在庭上占据主动,他提前从辩护人的视角,寻找证据链的薄弱点,并逐一完善。针对一名被告人的辩解,他精心设计了讯问方案,同时预判到另一位被告人可能翻供,准备了多套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应对预案。
“一名优秀的刑事检察官不仅要精通法律,更要懂得如何让证据‘说话’。”从预案制作、证据梳理、法律论证到庭审技巧、应变技能,徐宜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讲解,详细解答干警们的提问,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倾囊传授。青年干警们对案件的热情探讨也给徐宜亮带来了新的启发。
此次庭审观摩,是聊城市检察院深化山东省检察机关“百庭观摩、千庭评议”专项活动的生动实践。以“头雁”领航带动全队领先的“雁阵”练兵方法,在聊城市检察院已成常态。该市检察机关通过充分发挥标兵能手、领军人才在办案出庭、业务研究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形成了“老带新”传匠心、“新促老”激活力的生动局面。
据悉,2023年以来,聊城市检察院办理的1起案件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78个案(事)件获评全国、全省典型、优秀案(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