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青)6月26日,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和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第20批)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公布了7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据介绍,这7个案例中,有4个案例由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提供或与相关部门共同申报,分别为: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申报的“放心消费‘在线承诺﹢动态星级’服务”案例;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申报的“创新境外特殊食品进口使用路径”案例;琼海市、海南省药监局等7部门联合申报的“‘零关税’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服务创新”案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3部门联合申报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案例。
“放心消费‘在线承诺﹢动态星级’服务”在全国率先推行放心消费“在线承诺﹢动态星级”服务新模式,制定放心消费单位管理办法和地方标准,建设“放心消费在海南”智慧监管系统,在该省广泛开展“放心消费在海南”活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该创新举措入选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
“创新境外特殊食品进口使用路径”通过部省联动、部门协同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探索境外特殊食品进口使用制度改革创新,推动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海南自贸港暂时调整适用食品安全法,系统构建监管服务配套制度,建立全国首个临时进口使用特殊食品审评审批体系,建设进口使用特殊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创新进口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文标签印制管理机制,开辟了我国进口使用境外特殊食品新路径。
“‘零关税’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服务创新”聚焦服务保障“零关税”进口药品、医疗器械政策落地,创新监管服务模式,率先探索研发园区“政策准入—通关申报—临床使用”全链条区块链存证追溯系统,打造“单一窗口”与海关系统无缝对接的医疗特区监管平台,构建多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推动“零关税”进口药品、医疗器械政策快速落地实施,促进海南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以全国首家黎苗文化为主题的5A级旅游景区为实践平台,通过立法支撑、建立规范、创建载体,在全国率先构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标准﹢服务”体系,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2024年1月,该创新项目被国家标准委列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打造了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类服务业标准体系;同年9月,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入选中宣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
此外的3个案例分别是:海南省教育厅等4部门申报的“‘五互一共’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案例;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等10部门申报的“疑难复杂营商环境问题法治会诊解决机制”案例;海南省医保局、省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申报的“医保基金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案例。
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关继荣表示,这7项案例首创性强、集成性高、涉及面广,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新一批标志性成果。5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制度集成创新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篇布局,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勇于为国家试制度、蹚新路、作示范,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改革创新多点开花、成果丰硕,目前已形成20批165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