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能化金昌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调度现场。谢晓玲
6月26日,金昌市举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招商暨湘企洽谈活动,集中签约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217.9亿元。谢晓玲
甘肃成丰建设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装配式钢建筑产品生产线扩建项目施工现场。柯玉栋
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柯玉栋
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柯玉栋谢晓玲 李峰 李跃萍
在河西走廊中段,一座因矿而兴、因企设市的工业城市——金昌,正通过招商引资的关键一招,奋力书写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金昌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头号工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的安排部署,聚焦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五城”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机制、强化项目落地,金昌成功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纷至沓来,为“祖国镍都”注入了澎湃的发展动能,驱动其向现代产业高地加速迈进。
一组数据见证着金昌招商引资的显著成效:今年截至5月底,金昌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9项,到位资金153.29亿元,同比增量45.48亿元,增长率达42.19%,近两年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达79.52%。全市经济总量从2020年的35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62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13.6%,位居全省第一。
招商引资,已成为金昌突破资源依赖、重塑产业格局、实现跨越发展的核心引擎。
项目为先 发展动能奔涌如潮
走进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项目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
在甘肃冶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现场,一期年产11万吨废铅酸蓄电池处理项目已完成主体厂房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整装待发。
“项目采用国内同行业前沿技术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工艺和比肩国外先进技术的全封闭废电池自动化拆解系统,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废铅酸蓄电池,填补了我省废旧铅蓄电池规模化、规范化回收利用领域的产业空白,有效解决金川集团有色金属冶炼废渣,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甘肃冶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荣圣介绍。
这项2024年金昌市政府在兰洽会上的签约项目,不仅破解了重金属污染治理难题,而且串联起“回收—拆解—再生—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预计突破20亿元,将成为当地循环经济的典范。
在甘肃佰利联化学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作为金昌市化工循环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公司40万吨合成金红石项目是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它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是破解金昌工业废弃物处理难题的“金钥匙”。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利用150万吨硫酸和120万吨电石渣,让曾经困扰金昌多年的工业“包袱”摇身一变,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我们的产品白度、遮盖力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高端涂料、塑料、造纸等领域。”甘肃佰利联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振军介绍说,“生产1吨金红石需要消耗4吨左右硫酸。通过建设这一项目,我们与金川集团等当地企业实现了产业嫁接,工业废弃物不用再外运处理,而是进一步加工,生产合成金红石。”
而在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园的甘肃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4000吨苯醚甲环唑项目已全线投产。洁净的生产区内,全封闭自动化设备精准投料、反应、结晶、干燥。“这是国内单套产能最大的苯醚甲环唑生产线,采用绿色催化合成工艺,三废排放减少40%。”甘肃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学景指着雪白的成品说,“园区的三酸两碱齐全,工业设施较完善,符合我们公司发展需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给予了相当大的帮助,更坚定了我们公司在此投资发展的信心。”
数据见证成果。今年以来,全市推动新建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实施,全面提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11个省列重大项目全部开复工,145个省列重点项目开复工130项,完成计划投资83.2亿元;305个市列重点项目开复工275个,开复工率达90.2%;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和投资导向,谋划储备项目185项,总投资150.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提升至65%,结构转型成效凸显。
机制赋能 招商体系精密高效
金昌招商引资的澎湃动能,源自机制创新铸就的“硬核”支撑。金昌市委、市政府将招商引资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频次专题研究、系统谋划。以《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实施方案》为纲,配套出台评价奖励办法,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层层压实责任链条,让招商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精准,是制胜关键。金昌深谙此道,围绕“2+4”现代化产业体系精耕细作:绘制详尽的产业招商图谱,编制产业招商蓝皮书,梳理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产业链专班责任清单“三张清单”,为精准导航招商提供清晰坐标。
2025年,203项总投资1377.6亿元的招商项目已提前谋篇布局,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拟签约项目储备就绪,招商“提前量”打得精准而从容。
项目推进更见匠心。金昌创新实施的“色卡管理”机制,将项目分为绿色(正在建设)、蓝色(办理前期)、橙色(签订协议)、红色(持续跟踪),指定部门限时推进、专班服务、全程代办,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抓到底”,问题不过夜,进度不延期。
投资120亿元的锂电材料项目落地过程中,工作专班创造“金昌速度”:30天完成1500亩土地征收,45天取得能评环评批复,60天实现“五证齐发”。
项目入口把关非常严格。由14个部门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对项目实行“环保、能耗、安全、效益”一票否决。2024年评估的18个项目中,3个高耗能项目被拒之门外。“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质量高一点。”评估组专家指着某化工项目的碳排放测算表说,“这个项目年耗煤量超标准42%,必须优化工艺才能准入。”
在此基础上,金昌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聚焦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截至6月底,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100余次,广泛宣传金昌市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聚链成势 产业高地强势崛起
金昌经济版图的深刻重塑,源于“2+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聚链成群。近4年来,产业集群产值从486亿元跃升至1986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金川集团这座“产业航母”持续释放能量。
走进永昌工业园区河西堡工业园金川集团永昌铜业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智能铜电解项目生产现场,一辆辆黄色智能运输小车载着铜阳极板穿梭往返,专用吊车的警铃声与机械运转的声音交织……
作为“十四五”省列重大战略项目,金川集团40万吨/年智能铜电解项目采用先进的不锈钢永久阴极电解工艺,首次规模化应用自主研发的性能更优的不锈钢阴极板,成功打破进口垄断。
依托世界第三的镍储量和亚洲第一的钴储量,金昌带动金白兰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品从“原字号”向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电子级钴盐等高端领域延伸。2024年,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1050亿元,提前实现了千亿级发展目标。
同时,金昌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千亿目标触手可及:依托541.4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规模,以及本地可供应电池材料80%以上的独特优势,金昌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基地,剑指全国重要供给极。
此外,金昌“四个百亿级”产业枝繁叶茂——数字经济风起“云”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以国际“T3+5A”绿色等级擎起“东数西算”西北支点,网络货运产业园领跑西部;化工循环“链”动四方,氯碱、硫磷、现代煤化工等协同发力,年产能突破1200万吨,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中坚力量;资源综合利用点“废”成金,年固废处理能力255万吨,全国首批“双基地”实至名归;高品质菜草畜产业绿染沃野,高原夏菜、优质牧草、奶绵羊繁育享誉全国,成为富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环境生金 投资洼地“引力”澎湃
“在金昌,企业家的心声有人听、难事有人管、梦想能成真。”在首届“金昌企业家日”座谈会上,甘肃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野动情地说。
金昌人深知,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在金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我们当好服务员”绝非口号。“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
设立“金昌企业家日”、发放“镍都企业家服务卡”、出台新型工业化“黄金十条”和营商环境“十大创新举措”,一系列首创性礼遇,让企业家感受到“家”的温暖。10亿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1.6亿元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基金、2亿元城乡融合发展基金、3000万元企业应急周转金等多支基金精准滴灌,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也让企业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了企业在金昌市投资的信心。
金昌建立重点项目24小时代办服务微信群,土地审批、环评手续等堵点难点在“指尖”快速疏通。某项目落地遇阻,相关部门深夜在线协调,审批进度大幅提速。同时,坚决规范招商行为,全面清理土地、税收等政策,营造公平透明的投资生态。
金昌还积极探索“信用承诺制+标准地+帮办代办+信易贷”模式,不断拓展信用承诺适用范围和项目应用,企业投资工业用地采用“信用承诺制”审批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深入推进“市域通办”“不来即享”“高效办成一件事”,金昌创新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解难题”沉浸式体验活动,持续推进12345“接诉即办”改革,着力打造“一网通办”特色品牌,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9.82%,企业开办时间在全省率先压缩至0.5个工作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1个工作日内,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
资源与区位,也是金昌天然的“磁石”。被誉为祖国“聚宝盆”的金昌,镍储量世界第三、铂族金属占全国九成以上。“风光”资源可开发规模超1500万千瓦,为绿电产业提供了无尽发展空间。交通动脉四通八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国家能源通道穿境,金昌机场、金武高速、金阿铁路构建立体网络,兰张高铁金昌段加速推进,让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加轻快。
活力绽放 创新热土未来可期
在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攻关从废锂电池中提取超高纯镍钴的技术。
这里汇聚着金昌创新的硬核力量——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院士工作站,有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等6个省级平台……
创新的种子在金昌丰沃的土壤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2024年,金川集团“复杂镍钴资源绿色冶炼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甘肃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国产化装备”打破国际垄断;以4N5无氧铜、“手撕镍带”等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高效产出……
与此同时,金昌开放之门越开越大。52家外资外贸企业在此深耕,贸易伙伴遍布全球30余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鸣笛启程,全国首个蒙古国矿源目的地检验试点落地生根,外贸进出口总额占据甘肃“半壁江山”。金昌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市场。
伴随开放的脚步,金昌园区能级全面提升。金昌经开区在全国229个国家级经开区排名跃升至第六十六位,获评“中国经济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永昌工业园、河西堡工业园优化整合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位列第十一位。这些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产业高地,为企业腾飞提供了坚实跑道。
从“镍都”的辉煌过往,到“绿谷”的璀璨新生,金昌的转型之路,是一部以招商引资撬动资源型城市涅槃的经典教科书。当有色金属新材料闪耀太空,当新能源电池点亮未来纪元,当数字算力在祁连雪山下奔腾不息,这座西北腹地的戈壁明珠,已将自己锻造成新时代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