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吴 越
“上海的繁华使人迷醉,访古城西安能观古知今。而我的家乡大连,是一座坦率直白、包容务实、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市,这种‘性格’从大连各处的地名便可感受。大连方言称‘褡裢’,这是从‘褡裢湾’的谐音演变而来的,既是对先民淘金梦的纪念,也隐喻着这座城市包容务实的性格……”今年68岁的金牌导游、高级导游陈文友带团时,经常这样形容自己的家乡。
在大连旅游圈,陈文友很有名。他入行很晚——2007年,50岁的他取得了初级导游资格证;2009年由机械工程师转行成为专职导游;2015年,58岁的他被推选为大连市导游协会会长;2016年被评为高级导游,入选大连市首批51名“品质导游”;次年获评“大连十佳导游员”“大连导游明星”等称号……此后,陈文友又获评金牌导游。
初做导游时,陈文友的“高龄”曾让游客质疑:“这么大岁数的导游能带好团吗?”有一次在星海广场,有游客问他:“这广场上每一块地砖的来历,您能说清楚吗?”陈文友不慌不忙,从俄日殖民时期到现代大连,从建筑风格到滨海景观设计,甚至包括脚下地砖的材质源自本地矿山。游客惊叹:“这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陈文友的讲解从不流于表面。他常说:“导游的职责不是复述景点简介,而是挖掘城市的精神内核。”
如何挖掘城市的精神内核?他擅长从地名切入,将大连的移民历史、地理特征与人文性格娓娓道来。
“欢迎大家来到大连,咱们今天在火车站接团,就先讲讲这里为什么叫‘青泥洼’。大连史称‘青泥洼’,曾用名‘达里泥’,别名‘滨城’。青泥洼的名称与大连的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大连的地质构造为‘莲花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两块较大的洼地,分别位于现在的儿童公园和劳动公园。由于地势低洼且常年积水,吸引了渔民定居,因洼地位于青泥陆地,故称‘青泥洼’。”
有一次在讲解中山广场时,有游客问陈文友:“血受”“歹饭”“彪乎乎”等方言是什么意思?这正好与陈文友将要讲的内容不谋而合。他告诉游客:“形容一件衣服特别好很满意,就用‘血受好’;游览完这个景点中午要吃饭了,就用‘歹饭’;调侃朋友缺心眼,可以用‘彪乎乎’……”此后的行程中,游客用方言跟陈文友开玩笑,和周围人打招呼,对这座城市的亲近感又多了几分。这让陈文友意识到,游客想多了解在地文化的想法很迫切。此后带团,他尝试在某些景点用方言和游客沟通。慢慢地,加入方言就成了陈文友讲解的一大特色。
陈文友曾受邀参与“品质导游说大连”系列宣传活动。在一次讲座中,他以《读大连》为题,系统梳理了中山区、西岗区、甘井子区等地名的历史渊源。他说:“甘井子区因南坡渔村的甘甜井水而得名,普兰店则与当地出土的千年古莲子相呼应。”这次讲座效果不错,甚至让不少市民自发开展“地名探源”徒步活动。
对导游这一职业的热爱让陈文友成为永不退休的“城市代言人”。今年68岁的他卸任了大连市导游协会会长一职,但作为名誉会长,他仍然活跃在文旅一线。他牵头组建了“银发导游团”,鼓励退休导游发挥余热;开通了短视频账号“老陈说大连”,继续用方言解读城市,讲述浪漫之都的美好故事。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陈文友又忙碌起来。他准备了不少小礼物,如印有大连地名的手绘地图,接团时,他会把这些礼物送给游客,随后带领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陈文友带团中 受访者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