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通讯员 潘启燕 杨佩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仕豪
在职党员亮身份、服务资源进社区、结对帮扶暖民心……今年以来,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街道以“双报到”工作为抓手,推动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下沉”。截至6月中旬,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
“以前总羡慕村里有帮扶干部,现在我们也有‘亲人’了。我女儿在外打工,我们两个老人身体差,现在县计生协结对单位每周都来看望我们,给我老伴看病送药,心里感激得很。”北门湾社区低保户李文书指着桌上的药欣慰地说。
针对城市社区困难群体帮扶力量薄弱问题,台拱街道创新建立“党组织+特困户”结对机制,按照“红(急需救助)、黄(关注帮扶)、蓝(常态跟踪)”三色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由“双报到”单位定人包户、定责包效。截至目前,41家县直单位党组织认领69户困难家庭,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19个,对224名独居老人、残疾家庭等重点人群实行“周走访、月评估”的动态管理,开展走访慰问100余次。
“从反映问题到解决只用了1天,这样的效率必须点赞。”看着畅通的楼道,秀眉社区居民邰昌珍赞不绝口。原来,邰昌珍家所在的交孟沟安置点1栋因装修垃圾临时堆放影响通行,社区网格员通过微信群反馈后,台江县直机关工委主动认领,并迅速组织在职党员成立环境卫生突击队,开展了集中清理。
据了解,台拱街道将县直在职党员编入27个网格内,结合实际推出便民服务、平安守护、楼栋建设、助老帮困等首批三大类九方面的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岗位,推动在职党员根据居住地、专业特长自主认领服务岗位,还创新建立“1个社区党组织+X个报到单位+N个网格员+居民代表”的“1+X+N”服务矩阵,推行“项目化+清单化”服务模式,居民“点单”提需求、社区“派单”定任务、党员“接单”抓落实,形成服务闭环。通过该模式,787名在职党员深入网格开展健康义诊、暑期儿童托管、法律咨询、助老送餐、政策宣讲等活动92场次,累计解决环境整治、设施维修等各类问题80件,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2.3天。
上一篇:“牵线搭桥”破解企业融资难
下一篇:“三员融合”为企排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