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旅游报
□ 陈 潜
在“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古越作为文化和旅游领域5位基层代表之一,与中外记者分享了他11年来扎根红色文化传播一线的经历与感悟。
“能参加本次中外记者见面会,对我来说,既是莫大的鼓励,更是有力的鞭策——正如我在见面会上分享的那样:在新征程上,不负青春。”中外记者见面会后,古越接受采访时说。
“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我们是红色文化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娓娓道来中,让观众对红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认同,产生自我感悟,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古越说。
如何更好地讲述红色故事和革命故事,古越通过11年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发现了非常关键的一点——要把老故事讲出新温度。2024年,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创建了“红岩精神宣教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推动团队从“讲解服务型”向“学术引领型”转变。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还创新“沉浸式+情感教学+全媒体”多元化讲解路径。比如,今年推出的多个沉浸式互动讲解项目,就把AI、VR等先进技术运用到《歌乐忠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等项目中,并在线上推出了一系列短视频作品。
古越说:“讲解员要做有心人,形成自己的风格,根据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以生动的语言、舒缓的语态将历史讲述给参观者。”古越非常注重用不同风格吸引不同受众。针对年轻群体,他们不定期开展研讨工作,调整讲解内容,选取与年轻群体经历相仿的故事和人物,并在讲解语言和语态方面进行调整,用年轻群体熟悉的语言和形式讲述红色故事,引发他们的共鸣。古越特别提到青少年群体的共鸣问题:“空洞的讲述难以入心,但生动的体验可以引发共鸣。”
今年年初,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打造了《心中的红岩》沉浸式互动体验讲解项目,在充分利用展厅环境和道具布景的基础上,讲解员穿上当年的服装,带领观众走进展厅,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的场景。古越发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走出展厅的时候,眼睛还闪烁着泪光。她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告诉古越:“叔叔,江阿姨他们不怕。”古越问她:“为什么?”小女孩说:“因为他们在做很好的事情,特别特别有勇气!”“那一刻,我们所有参与者都很受触动,因为我们看到了信仰的力量。这个项目做到了让革命精神入脑入心,可感可触,直抵人心。”古越感慨道。
为了让红岩精神走出博物馆、走入寻常百姓家,古越参与打造了《红岩革命故事展演》项目。这个项目是通过讲、诵、展、演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革命精神。如今,该项目已经走进了全国十余个省市,演出超过700场,线上线下受众达680余万人次。同时,他们还策划实施了“让烈士回家”项目,将烈士故事带回其家乡或培养过他们的学校,并送去整理好的专业文献资料、文物复制品等,让烈士家乡的乡亲们,尤其是学弟学妹们引发共鸣,影响更多人。
古越说:“无论讲解形式如何创新,要想激发观众,让红岩精神深入人心,我们就一定要让观众‘真真切切地摸得着温度、实实在在地看得见信仰’。”